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叶晓锐 刘雅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既要补齐短板弱项,更要立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2025年7月11日,零次方“绿野启航”实践团走进广东省恒泰联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针对新农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劳动体验、前沿技术园区参观、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子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青春视角记录并传播科技农业的蓬勃生机。
广东省恒泰联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特色以科技为核心,借助“无缓冲气雾栽培“、“气雾光合链导”及“植物生长云管理系统”三项国内领先技术,栽培中全程无需土壤,作物安全性高、营养更优,尤其适合种植高食安标准的绿色有机作物。公司还成功培育出“痛风氪星”彩叶蔬菜“紫菘”,让曾因稀缺而高价的“蔬菜贵族”走向大众餐桌。精准调控,实现作物全年种植,既培育特色蔬菜,又引入热带香料作物,亩产高效。目前正打造融合多元功能的产业园,成为大湾区健康菜篮子重要基地。
(图为恒泰联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部分简介)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园区探秘之旅
恒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场景让实践团成员们大开眼界,惊叹于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探秘智能环控
走进智能环境控制中心,屏幕上雾培解析系统实时跳动着光照、温度、湿度等各项环境参数,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调节各项环境参数。技术员介绍,通过这套系统,能够为农作物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全年高效生产。成员们纷纷感叹,科技让农业生产摆脱了 “看天吃饭” 的困境,走向了精准化、智能化。
(图为技术员介绍 刘雅琴摄)
(图为智能环境控制中心操作系统 吴虹摄)
解锁无土栽培
踏入无土栽培大棚,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翠绿的蔬菜在清澈的营养液中茁壮成长,这种无缓冲气雾栽培的种植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成员们凑近观察,感受着科技与自然的奇妙结合,对现代农业的创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无土栽培大棚内部 吴虹摄)
邂逅热带香料
在香草兰作物大棚,成员们了解到它们独特的生长习性与经济价值,技术员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控环境条件来提升香草兰的品质和产量,让大家明白即使是小小的香料,也蕴含着大大的科技学问。
(图为技术员讲解香草兰作物 叶佩姗摄)
绿育阳光葡萄
步入阳光葡萄种植区,技术员介绍,全程以腐熟牛羊粪为基肥、人工除草替代化学药剂,通过精细化的光照管理和水肥调控,葡萄的甜度和口感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成员们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对农产品品质的提升作用。
(图为阳光葡萄种植区内部 刘雅琴摄)
躬耕田野,体悟农情
劳动实践初体验
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参与农业生产一线劳动,在汗水与泥土的交融中,开启了与现代农业的深度对话。
清理种植槽
在技术员的专业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在整齐排列的现代化种植槽旁清理残叶时,才发现每一片都得小心摘除,汗水很快浸满成员们的额头。这不仅是体力活儿,更是科学植保理念的生动实践。
(图为成员们清理种植槽残叶 叶佩姗摄)
割菜劳作
手握农具,跟着技术员学习,他们手把手教成员们找收割位置。当割下新鲜的蔬菜,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成员们才懂“谁知盘中餐”的分量。农民伯伯的每一次弯腰、每一刀起落,都蕴藏着代代相传的耕耘智慧。
(图为成员们割菜劳作细节 刘雅琴摄)
(图为成员们与工作人员合照 叶佩姗摄)
除草护苗
头顶烈日,实践团成员们弯腰清除田垄杂草。这弯腰劳作的每一分钟,每一个细节,都是保障每一株作物在最健康、最优渥环境下生长的基石,更是现代农业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根本所在。
(图为成员们清除田垄杂草 叶佩姗摄)
深度访谈——聆听智慧,红韵兴农
人物简介
钟爱东
(图为钟爱东照片 叶佩姗摄)
海南临高人,汉族,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
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优质企业家、广东省“巾帼科技兴农带头人”、广州市劳动模范、花都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三十年农路坚守,把信念种进土地里
面对“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十大最美乡村乡土专家”等荣誉,广东省恒泰联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爱东的回答朴实而坚定,“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所有的光环都抵不过她对土地的深情——三十余年,她三次跨界:从渔业到花卉,再到现代农业,每一次转身都踩准了时代的节拍,始终都围绕着“把农业做到极致”这一件事。
“时代更迭,挑战常新,唯有初心不变。”钟爱东董事长说。1997 年,一场洪水卷走了她的渔业基地;改种花卉时,技术壁垒高筑;发力科技农业,又被“烧钱”质疑包围。每一次跌倒,她都靠同一句话站起来:“心里有信念,脚下才有力量。”这股力量,在红色土壤里越扎越深。作为花都区首家民营企业党支部的创立者,她将党建融入企业发展,通过红创圆让团队在思想洗礼中汲取力量,“人活得知其意义,做事才有干劲”。今天,恒泰农业的智能温室里,以色列无土栽培技术与本土三十年种植数据同频共振,气雾栽培把叶菜年亩产推到四万公斤——这是信念在科技枝头的又一次结果。
(图为成员访谈钟爱东照片 叶佩姗摄)
与失败共生,在挫折里长出突破的根
“没有一帆风顺的事,都是从失败里找突破点。” 说起创业,钟爱东把伤疤当成勋章。
第一次引进香草兰,因模拟气候失手,七成种苗一夜枯萎;搞气雾栽培,温控参数调了上百回,棚里的菜还是成片倒下。别人眼里的溃败,在她眼里只是“方向校准器”:“失败一次,就把地图修正一次,路自然越来越准。”这份韧性,早已写进恒泰的基因。
荷兰光控系统初入华南便“水土不服”,团队拆机重组,把代码一行行改写成“岭南版本”;高端蔬菜叫好不叫座,他们干脆把摄像头、传感器装进大棚,让每棵菜自带“履历”,用看得见的安心赢得市场。
“年轻人,别怕失败。”钟爱东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失败不是句号,只是告诉你‘此路不通’的路标。只要理想在脚下,摔倒了也是向前。”
如今,恒泰农业已跻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而那一页页失败的档案,正成为企业最肥沃的成长底肥。
结语
恒泰之行,是一堂“脚沾泥土、眼望星空”的思政课:劳动教育在田埂上完成,科技启蒙在温室里发生。
零次方“绿野启航”实践团俯身插秧、抬头看云,汗水与数据同框——传统农活与智能传感器、无土栽培、区块链溯源在同一片土地上握手。
从“原来菜还能这样种”的惊叹,到“青年们能为乡村做什么”的沉思,每一步都踩在乡村振兴的脉搏上。
“把见闻变成方案,把感动变成行动。”临别时,学生们立下一句朴素誓言:带着泥土味的知识回校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青春写进“三农”的春天。
(图为成员们集体合照 叶佩姗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晓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