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足迹 共筑民族团结——长安大学“道通边疆・籽聚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于新疆乌鲁木齐开展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8 18: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郭乐萱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郭乐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感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7月22日,长安大学“道通边疆・籽聚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新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诸多珍贵遗存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在博物馆内,实践队员们观看闻名世界的历史古迹相关遗存、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简牍文书、罕见的干尸及服饰,以及古朴的彩陶,梳理新疆与祖国血脉相融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增进对多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和谐共生的深刻认知。最让实践队员印象深刻的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团队成员逐一对照着“五星”“中国”的文字纹路与西域纹样,真切体会到,这件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有力史证,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展陈 涂尹豪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永远跟党走”新疆革命历史主题展馆内合影 贾则楠摄

随后,实践队来到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这座坐落在乌鲁木齐市的建筑,生动地展现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历史。走进展馆之内,展柜中的电台、书信、老照片等实物,无声串联起80多年前的热血故事——陈云、邓发、陈潭秋、林基路等同志在这里传播革命思想,与各族民众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抗战篇章。新疆各族民众踊跃参与抗日宣传,汉族商人捐出布匹,维吾尔族工匠打造工具,哈萨克族牧民捐献牛羊,共同募集物资支援前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来不是抽象的号召,而是在共御外侮、共克时艰中自然凝聚的。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 涂尹豪摄

从博物馆里“跨越千年的文化交融”,到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的“团结抗战记忆”,实践队员步步感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与现实活力。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句口号,它藏在文物里、写在历史中、活在生活里,要带着这份感悟回到校园,讲好各民族同心筑梦的故事,让更多人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同心才能致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乐萱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