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约守护”支教团奔赴江华瑶族自治县长山村,开启为期半月的支教任务。14名队员与20名山村学子朝夕相伴,围绕艺术润心、健康护航、知识启智三大主题开设特色课程,让乡土课堂迸发别样生机,为孩子们的暑期绘就满含知识与欢乐的斑斓画卷。
支教伊始,开班仪式温暖启幕。中南大学驻长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雷亲临现场,向孩子们深情寄语:“课堂是你们展翅高飞的第一步,愿你们在这里汲取力量,奔赴更远的远方。”仪式后,一场温馨的“破冰之旅”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将心中梦想郑重写在纸条上,字里行间满是对未知的期待,师生间的信任之桥也在互动中悄然搭建。
艺术润心:创意迸发间感受美学魅力
为让孩子们触摸艺术温度,支教团将传统与创意融入课堂。敦煌藻井的千年智慧被搬进教室,老师以故事拆解“天圆地方”的哲学内涵与青绿颜料的奥秘,孩子们执起画笔,在团扇上勾勒纹样时,还巧妙融入乡村花草意趣,让古老艺术在稚嫩指尖焕新;阅读时光里,沈从文、莫言的创作故事伴着书香流淌,“钻石、侦探”等关键词唤醒想象,孩子们编织出奇幻故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朗诵声更让诗意漫进童心。
文字也能玩出创意,拼接诗课上,孩子们剪下报纸里的零散字句,如同拾起星光般重组出“月光下捡贝壳,清晨的阳光是开心的开始”等灵动诗句,打破表达的束缚;纸艺创作时,维纳斯雕塑的典雅、《六翼天使》折纸的精巧化作灵感,孩子们折出闪烁星星,做出会摇尾巴的桌宠,教室里的笑声清脆如风铃。
建筑美学与无声温情也在此刻相遇,哥特彩窗课上,老师对比不同建筑风格,解析尖顶与彩窗的艺术密码,孩子们用PVC纸创作“晚霞窗”,光影透过纸窗洒落时,建筑之美便住进了心里;手语学习中,从字母手势到《虫儿飞》手语舞,指尖轻舞间传递着温暖;动漫赏析环节,《头脑特工队》的情绪隐喻被细细解读,孩子们在故事里读懂内心,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
健康护航:专业课程筑牢生命防线
守护健康是支教的重要底色,支教团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搭建安全屏障。面对突发急救需求,队员们细致讲解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与标准步骤,教学假人前,规范的按压姿势被反复示范,孩子们轮流实操时,队员们耐心调整他们的力度与节奏,让实用的急救技能稳稳扎根心中。
传统养生智慧也走进课堂,中医启蒙环节以“药食同源”为引,生姜驱寒、山药健脾的生活常识被生动讲解,趣味卡片让“四虚”辨证知识不再晦涩。实践中,孩子们两两结对,在互相寻找内关穴、合谷穴的互动里,悄悄读懂了传统养生文化的深厚底蕴。
知识启智:文化与规则照亮成长路
为打开孩子们的认知视野,支教团用鲜活形式传递知识力量。历史长河的画卷在课堂展开,老师用动画时间轴串联五千年文明脉络,商鞅变法的革新、丝绸之路的繁华化作生动故事,汉服的精美形制被现场展示,古乐的悠扬音频缓缓流淌,孩子们在视听交融中,沉浸式触摸传统文化的魅力。
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充满趣味,法治学习从朗朗上口的《法治歌》开始,“风筝与线”的比喻让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变得易懂。“啄木鸟法官诊所”里,孩子们化身“小法官”,认真审理“松鼠失窃案”,在模拟庭审的思考与判断中,公平正义的种子悄然种下,法治意识渐渐生根。
此次支教之行,中南大学“湘约守护”支教团以多元课程为笔,为长山村的孩子们播下梦想的种子。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乡土教育沃土,以知识为养分,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助力乡村孩童在成长路上向阳而行,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快乐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玉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