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鹤山,传承文化之花

发布时间:2025-08-28 21: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玫洁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林玫洁)

一、咏春课堂:一招一式皆传承

“马步要稳,出拳要快,意到气到力到”——支教成员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实践团成员特地向当地咏春传承人学习了鹤山咏春,带着孩子们走进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

图为突击队队员到梁赞文化公园探访。图为蒋甜甜供图。

从基础的“小念头”套路学起,孩子们认真模仿着每一个动作:沉肩、坠肘、抱拳,小小的身影里透着专注与坚定。咏春不止是拳脚功夫,更讲“止戈为武”的智慧,这份藏在招式里的文化密码,正通过孩子们的一招一式慢慢传递。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教学非遗咏春。图为冯子珊供图。

课间休息时,有孩子举着拳头说:“老师,我以后也要像梁赞爷爷一样把咏春教给更多人!”那一刻,文化的种子已悄悄埋下。

    二、粤语课堂:一言一语皆乐趣

呢个词点读啊?”(这个词怎么读呀?)粤语课堂上,孩子们的提问声此起彼伏。实践团成员把日常用语、童谣、当地谚语搬进课堂,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大家感受粤语的独特魅力。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传授粤语知识。图为黄雪莹供图。

“月光光,照地堂”——古老的粤语童谣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传唱,软糯的发音里满是童趣。实践团还设计了“粤语猜谜”“方言情景剧”,当孩子们用不太标准却格外认真的粤语演绎小故事时,笑声传遍了整个校园。

图为突击队队员在传授粤语童谣。图为黄雪莹供图。

    三、实践团成员的收获:不止教学,更是成长

在鹤山的日子里,实践团既是老师,也是学生。看着孩子们眼中对文化的好奇与热爱,实践团成员更加明白“三下乡”的意义——不仅是把知识带进来,更是把当地的珍贵文化“传下去”。

图为小孩子们的结营仪式上的颁奖环节。图为冯子珊供图。

咏春的刚,教会坚守;粤语的柔,教会包容。这个暑假,实践团与鹤山的故事未完待续,而那些关于传承与热爱的种子,终将在时光里长成参天大树。

图为突击队全体成员的大合照。

通讯员:潘妹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玫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