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株洲市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晨光穿透层叠树影,在村落的白墙上织就斑驳光影。清晨,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洮茶润梦”三下乡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已忙碌开来:搬课桌、调音响、铺画纸,一间朴素的会议室,在精心布置下化作传递知识与温暖的“梦想小课堂”。这一天,志愿者们以音乐为桥、以环保为核,为村里的孩子们开启一场“看见世界、守护家园”的奇妙旅程。
“你们见过夏夜的萤火虫吗?它们是不是像提着小灯笼的小伙伴?”伴随着《萤火虫》轻柔的前奏,志愿者的提问瞬间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有的孩子立刻举手:“我见过!在田埂上飞,特别亮!”也有孩子睁着圆眼,认真想象着那灵动的画面。起初,孩子们的跟唱带着几分羞涩,声音细碎如星;可随着志愿者轻声领唱、指尖比划萤火虫飞舞的轨迹,童声渐渐变得清亮饱满。当唱至“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伸出手指,在空中模仿光点闪烁的模样——志愿者顺势号召全班一起用手势“画”出萤火,霎时间,教室里仿佛飘满了夏夜的星光,童声合唱与指尖“萤火”交织,温暖得让人心头一软。
图为歌曲《萤火虫》教学
旋律渐歇,课堂转入充满活力的手势舞环节。“左手向上举,右手绕个圈,跟着节拍跳起来!”志愿者站在教室中央,动作舒展又富有感染力,可台下的孩子们却有些拘谨:有的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有的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见状,志愿者们立刻分散到孩子们身边,蹲下身、手把手拆解动作:“这个手势要像开花一样打开”“脚步跟着我慢慢踏”。耐心的引导下,孩子们的羞涩渐渐褪去:原本僵硬的动作变得流畅,低垂的脑袋慢慢抬起,笑容在小脸上绽放。更有几个胆大的孩子主动跑到讲台前,像小老师一样带领全班舞动,当最后一个音符与整齐的手势完美契合时,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欢呼声,每张脸上都写满了成就感。
图为手势舞教学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课桌上洒下细碎的金斑,环保主题绘画课堂随之开启。“如果咱们的村子被垃圾堆满,会变成什么样?”志愿者的问题一抛出,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河水会变臭,小鱼就死了!”“走路会踩到垃圾,还会有苍蝇!”孩子们稚嫩的回答里,满是对家园的真切关怀。随后,志愿者打开精心制作的PPT:被塑料污染的河流、堆满垃圾的田野等画面,让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而垃圾分类指南、乡村植树护河的案例,则又让他们眼中重新燃起光芒。到了绘画环节,孩子们握着彩笔认真创作:有的画自己蹲在清澈河边捡垃圾,有的画全家扛着树苗在山坡种树,还有的给村庄画上了“太阳能路灯”和“垃圾分类站”。志愿者们穿梭在课桌间,俯身倾听每个孩子对“绿色家园”的解说,不时点头称赞,眼中满是鼓励的笑意。
图为小朋友画环保画
夕阳西沉,将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红色,一天的课程也临近尾声。孩子们自发排成队列,用上午学会的手势舞和《萤火虫》歌声向志愿者告别——动作或许不够整齐,歌声仍带着几分稚嫩,但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却比夕阳更耀眼。“我们带来的不只是一首歌、一支舞、一堂环保绘画课,更是想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广阔,他们的家园值得用心守护。”志愿者在活动日志中写道。
这场短暂的三下乡之旅,志愿者们如夏夜的萤火虫,以微光照亮乡村孩子的视野:用音乐教会他们勇敢表达,用环保课引导他们守护家园,用陪伴在他们心中种下“向上生长”的种子。而这份“萤火微光”,终将在孩子们的童年记忆里,化作温暖而恒久的力量,指引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