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与大良鱼灯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28 00: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青承鱼灯突击队 黄清 胡瑞 刘依婷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青承鱼灯突击队黄清、胡瑞、刘依婷)在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积极响应,为文化传承搭建桥梁。7月,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奔赴顺德,以青春之姿投身三下乡实践。在7天的时间里,队员们穿梭于岭南园林之间,触摸非遗的温度,探寻红色根脉,开展代际传承对话,以青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让传统与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行动中熠熠闪光,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的使命。


党委赋能,青春奔赴非遗

为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青承鱼灯突击队与顺德大良升平社区党委开展深度合作。在专题座谈会上,团队指导老师分享聚焦鱼灯非遗的调研构想,从民俗传承到手工艺焕新,勾勒对社区的探索蓝图;社区党委委员、团委书记陈穗良则全面介绍了升平文化特色,剖析鱼灯技艺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勉励青年学子以“三下乡”实践为契机,助力非遗焕发新生机。

图为陈穗良书记与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交流

在升平社区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团队先后走访了名扬里、蠔宅社区艺文空间、康帅府等文化地标。通过名扬里艺术馆黄媛馆长的专业讲解,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岭南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蚝壳墙的生态价值以及康帅府的历史文脉。这些珍贵的实地考察经历,为后续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大良名扬里艺术馆黄媛馆长讲解


非遗探艺,对话鱼灯匠心

青承鱼灯突击队走进大良鱼灯传承人潘智江老师工作室,探寻这六百年非遗技艺。推开门,古朴气息裹挟手工温度而来,成品鱼灯红似烈焰、金若朝阳,丝线鳞片在光影里欲动。展板诉说着从明清节庆盛景到非遗瑰宝的传承史。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聆听潘智江老师专访

在对潘智江老师的专访中,潘老师详细讲述鱼灯六百年的兴衰历程,队员们或认真记录,或专注拍摄。实践环节里,从扎架、扪纱、装灯到着色,每道工序都让青年学子们切身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妙。他们以青春热忱触摸非遗的鲜活生命力,让这项传统技艺“游”向更广阔的未来。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体验大良鱼灯制作


代际对话,聆听传承回响

青春与传统的碰撞,不止于技艺实践,更在代际交流中持续升温。青承鱼灯突击队的队员们,手捧精巧鱼灯穿梭于大良街头,与年轻群体展开深入交流。通过对话,不仅梳理出当代青年对鱼灯文化的认知图谱,更捕捉到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思考。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于大良街头与路人对话

在升平社区,队员们与长者围坐畅谈。长者们动情回忆儿时中秋佳节竹篾鱼灯摇曳生姿的温馨场景,言语中饱含对文化传承的殷切期盼。互动环节,队员递上团扇,邀请长者以鱼灯为灵感创作,听长者细细讲解竹篾选材的讲究、造型蕴含的美好寓意,让传统技艺在代际的交流互动里,挣脱时光枷锁,焕发出崭新生机,一块块拼合起文化传承的完整拼图。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与长者互动


双线联动,让非遗“潮”起来

青承鱼灯突击队在大良华盖路步行街创新打造“线下体验+线上直播”的双线传播模式。线下展区设置鱼灯DIY体验区,队员们手把手指导市民制作,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鱼灯魅力;“气球PK挑战赛”等趣味互动环节,配合非遗周边礼品赠送,现场气氛热烈欢快。

图为鱼灯DIY体验区

同步进行的抖音直播间里,主播生动讲解鱼灯制作工艺和历史内涵,实时转播线下活动的精彩瞬间。通过这种创新形式,团队成功吸引一批年轻网友关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完美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活力。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直播


红途践履,传承革命薪火

青承鱼灯突击队沿着红色路线,先后参访了顺德博物馆、中国共产党顺德县支部展示馆、顺德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革命烈士纪念碑。在顺德博物馆,红色史料让革命过往鲜活地呈现在队员们眼前;支部展示馆内,先辈压迫中奋起的故事,点燃青春传承之火;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里陈列的史料实物,则让大家得以沉浸式重温革命历程;纪念碑前庄严肃穆的献花仪式,让飘扬的党旗、队旗与青春誓言交相辉映,彰显着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成员参访顺德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

图为献花仪式

先辈热血凝就的红色基因,是指引新时代青年前行的精神密码。作为新时代青年,青年们将以赤诚勇毅为榜样,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古建新生,青春助力社区活化

青承鱼灯突击队深入大良升平社区蠔宅,参与“蠔宅古建改造2.0行动”与社区迷你艺术馆活动。在改造现场,队员们分工协作:男生们谨慎搬运重物,细心保护珍贵的蚝壳墙面;女生们则耐心整理零散物品,有序归置各类器材。通过默契配合,原本杂乱的空间逐渐敞亮,为后续的蠔宅修缮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参与“蠔宅古建改造2.0行动”

在艺术创作环节,队员们精心打造特色展箱,巧妙融合广科南门建筑元素、顺德双皮奶文化和鱼灯艺术神韵。这个承载着青春创意的展箱,未来将静立于社区街角,既讲述着古建筑的历史沧桑,又展现着新时代的传承创新,让传统与现代在蠔宅这个文化空间里和谐共生。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打造特色展箱的成果


传承无止,脚步永不停歇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合照

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既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探寻,更是一场生动的传承接力。青承鱼灯突击队以青春之名,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深入触摸顺德文化的脉络肌理。未来,青承鱼灯突击队将继续以青春为舟,载着非遗精巧、红色炽热与代际温情,驶向更辽阔岁月,让顺德文化星火在传承接力中永远滚烫,让岭南文脉长卷在代代书写里愈发鲜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