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到达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联动陇东学院实践支教队,带领洪德镇河连湾小学的学生们走进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追溯先辈足迹,探寻旧址的历史意义,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为推动乡村振兴,让乡村孩子暑假生活更加多彩,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社会实践团队秉持“以科技赋能,以文化铸魂”的理念,响应国家鼓励城市青年助力乡村发展的号召,与陇东学院达成合作,并于7月下旬派10名学生赴洪德镇河连湾小学进行支教调研。支教调研初期,“甘露陇熠”团队确定捐赠物资,提供资金支持,且在教师线上指导下设计教学方案,通过线下课程补充陇东学院实践支教队的历史、美术等课程资源,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为让支教活动更丰富生动,7月19日,两队共同确定前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研学方案,并于第二日前往参观学习。
(北京科技大学与陇东学院两支团队开会照片)
丰碑铸魂,斗争启迪胜利密码;初心守望,实干守诺贯彻奉献历程。面对肖劲光题写的纪念碑,观摩山城堡战斗展区,阅读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经典案例,聆听蔡畅与李富春的理想,挖掘习 仲 勋在环县的奉献历程,孩子们走过峥嵘岁月,直观感受到胜利的来之不易,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精神以及坚守初心的崇高意志。胜利离不开正确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这让孩子们明白每个地方的故事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
(孩子们参观旧址照片)
此次实践团组织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的历史现场中,深刻感悟到每处红色印记背后的精神力量,为赓续斗争精神、弘扬爱国情怀培养青春力量。
(两队与学生于政府旧址合照)
同时,在本次红色研学行动中,团队还邀请到洪德镇河连湾小学校长张忠明来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一同拍照留念。这一合影定格了校地携手助力乡村振兴的珍贵瞬间,更象征着地方教育力量与支教团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团与校长张忠明合照)
高校资源的“引进来”,打破了单一团队的资源局限,让乡村孩子们不仅能学到基础课程,更能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红色课堂的“走出去”,两支致力于乡村教育振兴的团队让教育不止于“教书”,更重于“育人”。接下来,团队将继续依托校地联合优势,开展更多文化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既长知识,更明方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灏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