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润畲乡,语言助振兴 ——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诏安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7 11: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雅凌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王雅凌)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于2025年7月5日至7月8日,深入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美营村,开展了一场以“经典润畲乡,语言助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普通话培训及“溯、书、诵、唱、学、演”六大经典传习形式,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图为实践队与美营小学师生合照

普通话基础培训,筑牢语言交流基石

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林松华老师以“普通话——我们的声音魔法”为主题,对美营小学的学生们开展普通话基础能力培训。林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并针对语音、语调、发音等常见问题进行了细致指导,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为后续推普课程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林松华老师对美营小学学生进行普通话基础培训

探源甲骨文,感受汉字魅力

在“溯经典”中,实践队成员陈欣泓、黄巧君、姚敏芳、吴静怡精心策划了《汉字寻根记》课程,带领四年级学生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汉字探秘之旅。他们以“闽、畲、美、营”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甲骨文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讲解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简体字的演变历程。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加深了对汉字根源的理解,还感受到了文字的独特魅力。

▲图为美营小学学生学写甲骨文

书写《千字文》,品味翰墨之美

诏安县美营小学的课堂上,经典传习活动同样精彩。在“书经典”课程中,实践队成员朱晓璐带领学生深入解读了蒙学经典《千字文》,从“盘古开天”的创世神话到“仓颉造字”的文明曙光,让千年文字的韵律在讲解中焕发新生。同时,实践队成员陈思钰通过硬笔书写教学,以《千字文》语句为范本,耐心指导学生笔画顺序与间架结构,让学生们在书写中领略汉字的方正之美与文化的厚重底蕴。

▲图为美营小学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诵读爱国诗歌,激发民族自豪之情

“诵经典”课程选取经典爱国诗歌《大写的中国》作为教学篇目。实践队队员林思言、朱晓璐传授朗诵技巧,从情感起伏处理到语调抑扬顿挫,引导学生们深入作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壮阔意境与炽热情感。学生们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朗诵要领,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传递着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

▲图为美营小学学生朗诵《大写的中国》

吟唱《游子吟》,感悟诗词深远意境

在“学经典”课堂上,实践队成员潘梦瑶、林婕以《游子吟》为载体,精心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场景。他们结合孟郊的生平事迹,深入解析了“临行密密缝”的母爱细节,引导学生体会“寸草心”与“三春晖”的深情对仗,并创编了手势舞,将“慈母手中线”化作指尖流转的温柔弧度。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生们真切体会到了中华传统诗词的深远意境。

▲图为实践队成员教授《游子吟》

吟唱琴诗茶诗,感受古韵雅致

“唱经典”课程以悠扬的琴声为引,带领学生们领略了中华民族古琴和茶文化的独特韵味。实践队队员庄海心、吴静怡、施晓晶为学生深入讲解了郑思肖的《戴安道破琴图》和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从诗词背景到字词含义,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学生们在吟唱琴诗茶诗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学生展示茶艺和琴艺

演绎《金色的鱼钩》,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成员彭建、王雅凌、刘梦欣以“演经典”为主题开展《金色的鱼钩》课本剧教学活动,带领美营小学的学生们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长征故事。他们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剧情背景与角色性格,随后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老班长、小梁等经典角色,生动演绎了老班长钓鱼煮汤、隐瞒啃鱼骨真相及牺牲前的感人场景。学生们用稚嫩却真挚的语言、动作,细腻还原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处境,深刻展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让红色革命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学生讲解《金色的鱼钩》剧本精神

此次实践活动是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发挥学科优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行动,也是闽南师范大学学子服务乡村振兴、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通过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浸润,助力美营畲族村的孩子们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畲乡沃土中深深扎根。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文化为笔,以教育为墨,为乡村振兴描绘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雅凌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