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安阳7月27日讯(通讯员 周阳 )沐暖阳之光,照星辰夜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1日至7月14日,安阳工学院“暖阳筑梦,星光引航”志愿服务队围绕关爱老人和小孩,文明乡村、教育帮扶、文化传承、趣味运动等主题,赴石油路社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启动仪式合照 张奕航 供图
关爱老人,传递温情
志愿者们来到村老年活动中心和独居老人家中,为老人们送上生活用品,陪他们拉家常、听往事,用耐心倾听驱散孤独。针对老人的实际需求,团队还组织了智能机教学,按摩等服务,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房间、整理衣物。为了感谢志愿者们的关心与帮助,一位年迈的作者还赠送了团队他已出版的作品。图为团队成员与老人拉家常 张奕航 供图
图为老人家赠予志愿者书籍 王程 供图
图为队员们在老人家中打扫卫生 张永盛 供图
趣味讲堂,拓宽视野
志愿者在乡村手把手教孩子们打扫卫生。活动中,志愿者示范了扫地、擦窗、整理杂物的正确方法,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开展实践。志愿者还通过趣味问答讲解卫生知识,告诉大家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志愿服务队在乡村开展系列关爱活动,通过消防知识宣讲、作业辅导、毛笔字教学,为孩子们带来充实又有趣的假期体验。消防知识课堂上,志愿者用动画短片和情景模拟,教孩子们识别消防器材、掌握自救技能午后的教室里,志愿者辅导孩子们的暑假作业,帮孩子们攻克学习难关。毛笔字课堂上,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孩子们书写简单汉字,激起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多彩活动让乡村假期焕发活力,志愿者们用专业与耐心,既为孩子们筑牢安全防线、补上学习短板,又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这个夏天充满成长的力量。
图为队员带领孩子们打扫社区环境 周阳 供图
图为志愿者讲解消防知识 李玟玟 供图
图为志愿者教孩子写毛笔字 程桂圆 供图
手工创作,文化传承
“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开设非遗体验课堂,教孩子们学习扎染和漆扇制作,让传统工艺之美浸润童心。漆扇制作环节,志愿者带来竹制扇骨和天然颜料,指导孩子们制作漆扇。扎染课堂上,志愿者先讲解蓝白纹样的寓意,再示范捆扎、浸染技巧。孩子们勇于尝试,兴奋地互相展示。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既锻炼了创造力,也让传统文化在乡村少年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图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进行制作漆扇 王洪贺 供图
图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进行扎染 郝一铭 供图
护心童成长,为童心续航
活动中也有一些在身体方面有先天性缺陷的小朋友,志愿者们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到了这位小朋友的基本情况并给予慰问和开导。志愿者们送上精心准备的文具,陪他们做简单的游戏,用笑容和耐心缓解他们对疾病的恐惧;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疾病,积极学习。特殊孩子更需要社会以爱相伴,用耐心去等待他们成长,用包容去接纳他们不同,每一份尊重与陪伴,都是帮他们挣脱困境、拥抱生活的光 。图为志愿者与一位先天性心脏病孩童的交谈 许慧欣 供图
运动不止,强健体魄
志愿者与乡村孩子们开展了一场热闹的趣味运动会,健身操、踢毽子、丢手绢、玩沙包等活动让乡村校园充满欢声笑语。志愿者们融入孩子中间,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汗水与笑容交织成最动人的画面。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更在协作中收获了友谊,让乡村的暑假充满健康与欢乐的气息。志愿者们以“关爱成长、传递温情”为核心,通过多元活动为乡村注入活力,留下串串温暖足迹。图为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跳简单的健身操 马英惠 供图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踢毽子张奕航 供图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玩丢手绢 周阳 供图 活动中,志愿者们既关注老人需求,上门陪伴独居老人、提供便民服务,用倾听与关怀温暖晚年时光;也聚焦孩子成长,开设消防知识课堂筑牢安全防线,辅导暑假作业解决学习难题,更以毛笔字教学播撒文化种子。运动场上,健身操、踢毽子、沙包游戏让孩子们尽情释放活力;清洁课堂上,“小卫士”们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 从孩童的欢歌到银发老人的笑容,从墨香袅袅的教室到热火朝天的运动场,志愿者用行动践行责任。此次活动不仅送去物质与知识,更以真诚互动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关爱与成长的种子在乡村土壤中扎根,让青春力量在服务中绽放光彩。 (供稿: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暖阳筑梦,星光引航”志愿服务队
撰稿人:周阳
摄影:张奕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