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岩茶秘境 感悟制茶匠心——阳光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瑞泉岩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8-28 08: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功懿(师)邹静怡 江晨露 吴秦增 苏鸿裕   阅读 88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武夷山脉的层峦叠翠间,隐匿着一处岩茶圣地——瑞泉岩。这里的岩茶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黄氏家族十二代人匠心独运、薪火相传的瑰宝。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瑞泉”,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岩茶从青叶到香茗的传奇历程。这个暑假,阳光学院寻古萃新、妙纸生花与云数乾行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踏入了茶香四溢的瑞泉岩茶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关于岩茶历史、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的探索之旅。

岩茶里的时光印记:博物馆中的茶香秘语

一泡岩茶,凝聚武夷山水之魂

当实践队员们步入瑞泉岩茶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展柜中,从民国十七年的老茶票到光绪年间的古董茶,形态各异的茶叶标本与历史遗物,无声地讲述着岩茶与武夷山的深厚渊源。武夷岩茶,“岩骨花香”是其精髓,尤以“正岩”产区为最。茶艺师轻抚茶桌上的茶山模型,娓娓道来。这里的茶树,生长于丹霞地貌的岩缝之中,沐浴着山间云雾,汲取着岩石的矿物质与森林的精华,孕育出独一无二的韵味。

瑞泉岩茶的制作,恪守传统工艺,从采摘到成品,历经十余道精工细作。萎凋需“看天行事”,也称为“看天做青”,摇青全凭师傅的巧手与经验,炭焙环节更是考验茶师的功力。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茶人的心血与智慧,确保了一泡入口,茶汤醇厚回甘,岩韵悠长。这不仅是武夷山的味道,更是瑞泉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一座博物馆,承载制茶家国情怀

实践队员们漫步馆内,仿佛穿梭于历史的长河。古老的制茶工具与黄氏家族三百余年的制茶历史交相辉映。从景区原住民到创立品牌,从四库全书、茶经的收藏到与沈阳药科大学的茶品检测合作,瑞泉人始终坚守着对品质的承诺与对科学的追求。那象征家族精神的“十二代”茶叶包装设计,更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与传承。

从参观到深谈:一场与茶人的匠心共鸣

实践队的调研,从“闻香识茶”开始。馆内陈列着不同年份、品类的岩茶,队员们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辨别茶香,聆听“瑞泉岩”的得名故事,感受企业四代人专注岩茶、“一心只为一泡茶”的祖训,以及“黄圣亮作品”系列茶品的匠心独运。

“做茶如做人,需踏实。”黄圣亮师傅的话,深深打动了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他们坚持传统手工制茶,禁用农药,采用人工除草和物理驱虫,精选正岩核心产区的茶青。这份专注与坚守,是对传统的最好诠释。同时,瑞泉也积极拥抱新时代,开设茶文化体验课,通过抖音等平台宣传茶文化,让传统茶文化焕发新生。

在与茶艺师的深入交流中,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瑞泉人对创新的开放态度。“守传统非守旧,岩茶之魂在于工艺与产地。实践队员们通过产品设计讲述文化故事,让年轻人理解并爱上这杯茶。”茶艺师拿起“上”茶,细细解读其命名的五层深意,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瑞泉人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与智慧。

一杯清茶里的感悟:传承路上的坚守与思考

调研尾声,实践队队员们围坐品茗,茶汤流转,岩韵悠长,仿佛将武夷山水尽收心底。离开时,队员们心中满载感悟:瑞泉的传承密码,在于他们在时光沉淀中坚守本真,以开放心态讲述文化,专注岩茶领域做到极致。

此次武夷山之行,实践队员们不仅领略了岩茶里的山水与匠心,更深刻理解了老字号的生命力源于对核心价值的敬畏与坚守。

未来,阳光学院社会实践队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茶文化的结合点,助力这份源自瑞泉岩的“岩骨花香”,在新时代飘得更远、更久,让更多人品味到这份来自武夷山的匠心与韵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雅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