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薪火红匠 智造新篇”暑期红色走读团:探寻革命“三重红”,坚定医工报国梦

发布时间:2025-07-25 12: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康佳慧、郭凯佳、丁颖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康佳慧、郭凯佳、丁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血脉赓续绵延,引导青年学子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近日,赣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薪火红匠 智造新篇”暑期红色走读团走进龙南市工农红军到龙南历史陈列展厅、金莲村红军小道开展知识宣教与实地调研,以沉浸式体验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让青春在与基层大地的紧密相拥中绽放光彩。

▲图为走读团在龙南历史陈列展厅与陈东阳先生合影

一、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午后的金莲村,阳光穿过古樟树叶洒下斑驳光影。实践团走进工农红军到龙南历史陈列展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透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回溯红军在龙南开展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从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到群众踊跃支前的鱼水情深,再到革命火种在客家大地的燎原之势。队员们驻足凝视、凝神聆听,深刻体会到“团结奋斗、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背后,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信仰丰碑。

▲图为走读团参观龙南历史陈列展厅及走读团队员在展厅开展微党课

“民族危亡之际,是杨靖宇将军‘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呐喊唤醒国人;是龙南儿女踊跃参军、金莲村民冒死掩护红军的壮举,让革命火种生生不息……”党员陈海薇以“弘扬革命精神,砥砺复兴力量”为题,结合苏区红色沃土上的英雄事迹,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她呼吁同学们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实干动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挺膺担当。

“新时代青年要做党的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指导老师黄丽芳在参观结束后跟大家分享道,青年大学生要把在红色教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要耐心向乡亲们讲清党的好政策,用团结的力量办大事;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在作风建设中不断锤炼自我,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

二、重走红军小道,感悟革命精神

▲图为黄丽芳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金莲村红军小道出发地的广场上,带队老师黄丽芳带领全体党员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客家山村,是承诺,更是信仰的淬炼。

▲图为走读团走金莲村红军小道

随后,走读团踏上金莲村红军小道。这条蜿蜒在山间的石板路,曾是红军往返作战的交通线,如今苔藓遍布、崎岖难行。队员们沿着先辈的足迹拾级而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脚下的碎石硌得生疼,却更能体会到当年红军穿着草鞋行军作战的艰辛。“加油!快到山顶了!”队员们相互搀扶、彼此鼓劲,在气喘吁吁的攀爬中,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肩扛步枪、身背粮食,为革命理想一往无前的身影。红色基因,就在这一步步的丈量中,悄然融入青春血脉。

三、重话红色故事,铸牢报国初心

“这是我祖父用过的马灯,当年他就是提着它,在夜里为红军带路……”在陈列展厅内,红三代党员陈东阳的讲述让队员们深受触动。作为1936年中共东坑党支部首批党员的后人,陈东阳与红色基因有着不解之缘。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

▲图为走读团采访陈东阳先生

他自2001年起开始搜集整理史料,走访近百位亲历者,踏遍龙南的红军旧址,克服资金短缺、资料零散等困难,历时22年终于在2023年建成了这座陈列展厅。“青年党员要记住,你们脚下的土地,是先辈们用鲜血浸染过的;你们的今天,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陈东阳寄语队员们,要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力量,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他眼中闪烁的光芒,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行动书写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活动是学院“薪火红匠 智造新篇”暑期红色走读团暑期“三下乡”系列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接受思想政治洗礼,既帮助大家了解红色历史,又深切领悟革命先烈们坚定理想、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的革命情怀。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 | 郭凯佳、丁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康佳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