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金钥匙”,何以启山门——浙江师范大学党员之家实践队赴景宁开展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24 17: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玺砚 朱凯文 王思颖   阅读 90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九山半水半分田”,群山阻隔之下,作为浙江山区县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曾面临空间碎片化、产业基础薄弱、要素持续外流的发展困境。2019年“两山”发展大会上,丽水市委创新式提出“三把金钥匙”,在畲乡蝶变进程中,“三把金钥匙”为百姓带来了切实可感的幸福,更以实践走出一条“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的共同富裕之路。

▲图为景宁澄照乡民族创业园早期俯瞰图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径?景宁“三把金钥匙”何以启山门、破困局?2025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党员之家“山海同频,浙young奔富”实践队深入景宁畲族自治县实地调研,探寻景宁的共富密码。

▲图为景宁实践队外出调研照片

跨山统筹

第一钥,“跨山统筹”,破解“碎片化”困局。

跨山统筹,是打破地域限制、整合资源的重要举措。用一体化、协同化、差异化布局代替传统“分散式”布局,推动山区发展“由散到聚、以聚促变”。

为探究跨山统筹的实施成效,实践队在景宁澄照乡多地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走进景宁经济开发区民族创业园,从澄照乡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季菲艳口中了解到:这是一个集产业发展、‌就业促进、‌文化传承与共同富裕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依托“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形成了全县最大的产业工人集中就业区,自建设以来,‌已经安置了各乡镇的高山远山群众近万人,人口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景宁实践队赴经开区调研

看病“难、远、急”是山区群众的一大困扰,队员们走访澄照乡卫生院,深入了解“云诊室”如何轻松实现跨山就诊。在卫生院院长吴晓芳的介绍下队员们得知:卫生院积极探索“智慧流动医院+AI”运行模式,通过巡回诊疗车、五级“云诊室”和即时结算配药等方式,大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

▲图为景宁澄照乡卫生院巡回诊疗车

▲图为景宁实践队赴“云诊所”调研

落实养老问题是实现基础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关键之一。实践队员们走进漈头村,向漈头村村委书记朱助荣了解到:漈头村“圣奥老年之家”是“跨山统筹”在养老领域的重要落地形式,推动构建多元帮扶体系,实行景宁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实现山区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精准化+可持续”,使山区老人真正感受到“幸福就在家门口”。

▲图为景宁实践队赴漈头村调研

基层民生服务是“跨山统筹”的重要依托。队员们参观澄和社区爱心食堂,向澄和社区爱心食堂主任叶彬了解到:爱心食堂的开设不仅解决了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实际问题,更以“四方共担”可持续机制与“加双筷子”农村邻里互助模式,进一步建设老年人理想的生活家园。

▲图为景宁实践队赴爱心食堂调研

跨山统筹,富民安居。队员们目睹山区基础公共服务一体化在景宁的切实落地,深刻体会到景宁县的“跨山统筹”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中国山区县的共富之路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创新引领

第二钥,“创新引领”,激活“内生力”引擎。

创新引领,是实现产业升级,积蓄发展动力的核心。以科技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以模式革新实现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内在发展动力。

为了解创新引领的发展效能,实践队走进澄照乡三石村,在村委书记陈兴和的介绍下,队员们得知:近年来,当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茶强村、以茶富民,做好山上文章”的殷切嘱托,推进茶园有机化、白茶化、数字化、机械化“四化”改造,革新合作发展模式,加强品牌建设,以茶产业创新发展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图为景宁实践队赴三石村调研

随后,实践队跟随陈兴和书记走访了三石村马岭头茶山基地,队员们切实地感受到:惠明茶产业创新结合“景宁600”现代农业产业平台,实现了设备人才更新迭代,成功驶入发展快车道。例如,推广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在提升茶园管理效率与环保水平的同时,推动当地茶产业的创新发展。
实践队还在调研中发现:山区产业发展要注重“政策扶持”和“品牌推广”。针对这一问题,实践队在向景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季菲艳开展访谈后得知:在政策支持下,“景宁600”高山农产品品牌效应正在逐步形成,茶产业发展大胆突破,搭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平台,以模式创新带动当地经济共同发展。

▲图为实践队赴三石村马岭头茶山基地调研

“如何利用畲族深厚文化?”实践队走进金坵村,跟随村委书记兰文忠寻找答案。在与书记的交谈中,队员们得知:该村作为蓝氏畲民入浙的发祥地,以民族特色优势为基点,将畲族歌舞和婚嫁表演搬上舞台,同时鼓励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黄精等畲药,使得金坵村人均农民收入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加速发展。

▲图为实践队赴金坵村调研

创新引领,点绿成金。队员们亲见惠明茶品牌持续推广、“景宁600”产业增质提效,深刻领悟创新引领对“绿水青山”的价值激发作用,推动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助力绘就景宁共富新图景。

问海借力

第三钥,“问海借力”,拓宽“外向度”空间。

问海借力,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力的重要途径。建立并深化山海协作、向海发展的高效能发展合作大平台,以双向互动实现共富共赢。

为考察问海借力的实践成果,实践队员们深入景宁宇海幼教装备有限公司开展调研。通过对公司的实地参观与宇海幼教装备有限公司支部书记雷淑静的全面介绍,队员们得知:在“飞地经济”模式下,公司依托毗邻云和县的地理优势和“云景高速”带来的便捷交通,创新性突破地理限制,聚焦优势集成与互补发展“三飞经济”,促进两地产业合作的增质提速。

▲图为实践队赴宇海幼教装备有限公司调研

此外,实践队员还在走访中了解到:公司的发展充分受益于“山海协作工程”提供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依托“共富工坊”、“共享人才”机制,联合开展产业人才培养,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的“宇海创新创业研究院”,持续加强科研能力,有力推动了幼教木玩产业的创新发展。未来,公司将坚持合作共赢,实现从初步资源互补到产业链深度合作的转变,念好新时代共富“山海经”。

问海借力,山海携手。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见证了“山海协作工程”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扎实成效,以及“三飞经济”展现的蓬勃态势,切身感受到政策援引为企业注入的强劲发展动能。

启示与收获

“三钥”合力,方能转动共富新齿轮。“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三把金钥匙很多时候是共同作用的”,实践队员叶思佩在调研过程中感叹。可见,“三把金钥匙”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协同发力的有机整体。景宁的共富新路径是深入贯彻“八八战略”、用好用活“山海协作工程”的实践典范,为山区县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景宁实践”。

共富的刻度,最终丈量于人心的温度。“在实践过程中最触动我的,是爱心食堂里爷爷奶奶们在餐桌上闲谈时的笑容”,实践队员朱凯文分享到。“三把金钥匙”要的不是光鲜的数字、亮丽的报表,关键还是百姓真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朝夕空间”里的其乐融融,是“云诊室”里的安心守护,是“马岭头茶山基地”里的点绿成金。这三把“金钥匙”开启的,终是万千百姓可感、可及、可盼的幸福生活。

景宁的共富故事,是畲汉等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共享成果的故事。踏上这片热土的我们,是以青年视角探索共富故事的见证者,眼见一个坚持“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的畲乡景宁高速发展、欣欣向荣;踏上这片热土的我们,更是以青春笔墨续写“八八战略”的执笔者,以调研为基,用实干作答,把论文扎扎实实地写在“浙”里大地上,将个人成长的“小齿轮”紧紧咬合在民族复兴的“大引擎”上,为高质量发展共富之路汇聚新生力量。

撰文 | 徐玺砚 朱凯文 王思颖

图片 | 张书源 黄思源 卢林洁 相关单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林洁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