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刘晓燕、杨秦天)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推动红色文化学习与乡村振兴、推普深度融合,7月21日,景德镇学院“窑火传声”暑期三下乡宣讲团走进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开展“赓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探访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红色研学中心、聆听革命故事,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寻访红色记忆:在纪念馆触摸历史温度
“当年我只有十六岁,就跟着其他一起渡船的老乡。敌人的子弹擦过了我的下巴,我第一时间想的是怎么尽快将解放军渡过河......”在红色研学中心内,93岁的渡江战役亲历者董玉发老人的话语将宣讲团成员们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漳湖镇回民村作为渡江的启渡点之一,见证了军民同心、决心解放全中国的壮烈场景。
▲图为队员聆听董玉发老人讲解
在董玉发老人的带领下,宣讲团成员聆听了董玉发老人讲述的亲历的更多革命故事。这些故事生动而真实,让队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董玉发老人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在渡江战役中的亲身经历,以及回民村人民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顽强毅力和革命精神。他特别强调了在革命斗争中,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重要性,这种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整个革命历程,成为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通过董玉发老人的亲身讲述,宣讲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回民村的红色历史,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骄傲,更是激励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通过此次参观,宣讲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历史,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推普助力振兴:用语言搭建发展桥梁
在活动过程中,宣讲团成员还结合推普工作,对本地村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队员们向村民们详细讲解了说好普通话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与村民们的交流互动,宣讲团成员们引导他们在日常交流和产业经营中自觉运用普通话,以“语言之力”赋能“产业之兴”。
▲图为团队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推普宣传,宣讲团成员帮助村民们认识到,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连接各民族、促进共同发展的桥梁。队员们通过发放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让村民和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实用的语言学习方法和技巧。这种“语言之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次“赓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宣讲团通过探访红色研学中心、聆听革命故事、开展推普宣传等方式,深入体会并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不仅让宣讲团成员深刻领悟了红色精神,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普通话为媒介,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撰文 | 杨秦天
图片 | 陈龙 杨秦天
一审 | 刘晓燕
二审 | 李静悦
三审 | 李婷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晓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