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法商互联·护企康行”普法主题从课堂搬到实景。2025年7月16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法治青年行·数字司法”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通过沉浸式参观、面对面访谈,探寻多元纠纷化解体系如何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为后续社区、园区普法宣讲储备鲜活案例,让商户“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图为钱塘法院党建文化展示厅
一、调研见闻:感受司法温度,体验司法速度
调研当天,实践队与法官施国华、民二庭副庭长申宁、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高源、开展访谈,探寻钱塘区人民法院如何在公正与效率中走出“法商互联·护企康行”的法商之路。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法院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访谈伊始,高主任表示钱塘区人民法院是共享法庭和市场化多元解纷机制的先行示范区,目前已经通过引入调解员、专业律师组织、工商联等多方力量强化矛盾的事前化解机制,同时基于行业特色,对食品、体育、汽车等不同行业的商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法律指导,规范企业发展。实践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并不时追问细节,力求理解多元解纷机制背后的科学理念与管理智慧。
图为高主任在介绍钱塘法院工作内容。 访谈中申庭长特别指出,相较于杭州市其他人民法院,钱塘区人民法院在浙江省企业增值化司法服务中遥遥领先。增值化服务中主要涵盖企业涉诉信息澄清说明机制、企业涉诉事项即时通、律师调查令一键视三大模块,它依托于数字化平台,将企业涉诉信息、律师调查令等信息记载于专门化的系统,并加以编号,大大提升了司法运行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图为申庭长在介绍钱塘法院增值化服务内容
访谈的最后,实践队成员就“未来如何让多元解纷机制、共享法庭和增值化服务的红利真正惠及企业?”这一问题与法院工作人员展开深入交流。对此,高主任认为首先要明确将市场化解纷机制与工商联职能结合,推动特色行业共享法庭建设。其次需要深化增值化司法服务项目,优化企业涉诉信息平台与线上调查流程,加强与工商联的案例共享与学术合作,提升行业纠纷预防能力。最后需完善机制协同方案,明确责任人及时间节点,重点推进工商联调解组织培育与数据信息共享的方案。此番对话让实践队成员对于“法院+工商联”协同的多元融合,创新并举的未来发展路径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二、实地参观:多元力量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访谈结束,在高主任的带领之下实践队成员还得以参观了法院内的场所,展览墙上记录的司法典型案例、荣誉墙上叙写的英模事迹,律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果也让实践队成员受益良多,感受到社会纠纷的形式虽然多样,但借助多元力量联动同样可以对症下药,用不同形式的处理方案来巧妙化解企业在营商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纠纷。
图为高主任在为实践队介绍楷模事迹图为高主任在为实践队介绍“五心”港湾工作室三、调研感悟:以调研促实践,以实践助普法
半天的走访,实践队成员们真切感到“法院+工商联”不是纸面口号,而是一套“线上+线下、公益+市场、专业+行业”的组合拳:共享法庭把“法庭”搬到企业门口,市场化调解为企业降本提速,人民调解守住公平正义底线,增值化改革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多元合力,共同守护民营企业发展的未来康衢。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钱塘经验”,实践队成员们将走进社区、走进园区、走进商会,把鲜活的案例、清晰的流程、可感可及的温度讲给更多商户听——商事纠纷解决,不只有“对簿公堂”,还有“多元解纷”这张更柔、更快、更省的新路径。让民营企业在法治阳光下敢闯、敢干、敢投,为浙江营商环境“金名片”再添一抹亮色!图为“数字司法”实践队合影留念
撰文 | 章子敬 朱秋暖 张妍
图片 | 葛欢漾
审核 | 何江浩 刘陈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