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职星火燎原突击队 | 传承文化之薪火,讲国家资助政策

发布时间:2025-07-23 22: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嘉辉   阅读 9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黄嘉辉)近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星火燎原突击队在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雷州市两地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深度实践,以资助育人宣传,湛江文化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政策下沉、历史解码、技艺活化三大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一、资助政策宣传

市集发扇讲策·惠民零距离:突击队队员们在城月镇市集摆摊设点,向过往群众递上宣传扇,结合扇面讲解资助体系:从学前教育资助到研究生奖助政策,重点阐释助学贷款 “应贷尽贷” 原则、利息补贴机制,以及还款灵活调整等新举措。遇到村民咨询,突击队队员们围绕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问题,对照扇子耐心答疑,让晦涩政策变得通俗易懂。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在资助政策宣传摊位的合照

校园设台答疑·青春燃希望:突击队于城月中学开展多元宣讲,专门设置咨询台,向群众发放印有资助政策内容的宣传扇子,并进行现场答疑,详细讲解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政策的申请条件、流程及注意事项。通过政策图解、励志故事分享激发学生求学热情。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在城月中学资助宣讲时的合照

入户问需送策·帮扶抵心坎:突击队于城月镇陈家村开展贫困户入户走访工作,重点宣传国家助学政策。突击队深入贫困家庭,详细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与家庭经济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助学金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内容,确保政策信息精准传递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一句句耐心解答、一份份政策手册,为贫困家庭送去了希望,也让教育扶贫的阳光照亮基层。

▲图为突击队队员与贫困户交谈时的场景二、湛江文化探寻

遂溪馆解千年陶瓮·丝路密码:突击队抵达遂溪县博物馆。遂溪县博物馆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所在的遂溪县地处粤西南雷州半岛北,交通枢纽地位显著。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历经百越文化与华夏文明交融。汉武帝时期始设县治,唐代定名遂溪。这里制陶业历史悠久,唐代起生产外销陶瓷,宋元达鼎盛。北宋时苏轼途经此地留下佳话。如今,博物馆内的文物见证着这片土地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变迁,成为了解遂溪历史的重要窗口。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参观遂溪县博物馆的大合照

雷州市鉴石狗方阵·民俗实证 :突击队前往雷州市先后探访了两大文化地标。

三元塔:望明代古塔,感受“三元及第”的科举文化寓意,远眺雷州城全景;

雷州市博物馆:参观“石狗奇观”“民风情”等展厅,观赏7000余件馆藏文物。形态各异的石狗雕塑被誉为“南方兵马俑”,印证了雷州作为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的独特地位。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在雷州市博物馆参观的照片三、非遗文化传承

纸伞绘乡情·非遗进课堂突击队在城月中学开展了油纸伞绘画手工活动。非遗油纸伞拥有千年历史。它起源于汉代造纸术成熟之后,唐宋时期普及为日常用品。明清时工艺达到巅峰,材料精良、工序繁复,伞面成为艺术载体,并承载“有子”、圆满等吉祥寓意。突击队与同学们围坐一起,以青竹作骨、绵纸为面,毛笔蘸彩,在素白伞面勾勒山水花草,复刻传统韵味。更妙的是,突击队队员引导同学们将AI绘图融入创作,用科技生成心中图案,再落笔于伞上,使古老非遗与青春发生创意碰撞。指尖流转间,一把把油纸伞不仅绽放斑斓,更让千年技艺在今时今日焕出别样光彩。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与绘画油纸伞的同学们的合照

醒狮兴产业·鼓鸣振乡村:收官日探访国家级非遗遂溪醒狮保护传承基地(遂溪县黄略镇龙湾村)。突击队队员们观摩狮头扎作、狮鼓蒙皮等工艺。基地负责人介绍,醒狮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年制狮鼓超千面,狮头销售辐射全国,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参观时所拍摄的未完成的狮头

本次实践以青年之力贯通政策、文化与非遗三大维度:通过精准下沉资助政策惠及200余群众,助力教育公平落地生根;深度解码湛江千年文脉,从海上丝路遗存到石狗民俗实证,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创新活化非遗技艺,借醒狮产业振兴与美育融合探索乡土传承新路径。学子们以知行合一担当,为雷州半岛注入“政策普惠+文化赋能+非遗造血”的可持续振兴动能。

撰文 | 叶钰婷

图片 | 蒋哲恺 李婉晴 黄嘉辉

审核 | 梁晓颖 肖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