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巴梓炫、余沛橙、罗彤、卓思雨、倪心彤)近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纸韵振兴”实践团奔赴皖南潜山市官庄镇,以“承非遗纸韵,兴乡村新篇”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度融入创新实践的“三下乡”之旅。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村,以文化为笔,在官庄的青瓦白墙间书写下传承与振兴的青春篇章。
桑皮纸:千年技艺焕发青春光彩
在官庄镇的作坊里,实践团成员跟随非遗传承人,亲历桑皮纸从浸皮、蒸煮到捣碓、晾晒的全过程。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纸浆的温度,更是千年时光沉淀的智慧。非遗传承人陈爱容说“桑皮纸技艺是文化瑰宝但制作过程复杂、收益率比较低,单靠桑皮纸维持生计相对苦难。”队员们深知,非遗的活力在于创新。如何让古老的桑皮纸“走”进现代生活?青年们以影像记录、创意文创和互动体验为媒,用青春视角重新讲述桑皮纸的故事,通过设计纸艺盲盒等方式,让千年技艺在年轻群体中“潮”出新意,让非遗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焕发光彩。
寻脉官庄:孝廉文化滋养振兴根基
踏访孝义文化博物馆,“孝义传家”的古训在木雕窗棂间流淌;驻足留余堂,欹器无声阐释着“满招损,谦受益”的千年哲理。团队成员与乡民交谈,向匠人求教,在点滴细节中拼合官庄的文化基因——从淳厚家风到清廉古训,如同一卷徐徐展开的智慧竹简。他们将所见所闻凝练成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如何让传统美德融入当下?如何让文化记忆成为发展的底色?答案蕴藏在他们详实的调研笔记与热忱的目光中。
文旅共生:山水人文绘就活力新图景
官庄的魅力,在于金紫山的云雾、老佛顶的霞光,更在于桑皮纸的柔韧与孝义文化的厚重。“纸韵振兴”团队以“非遗+文旅+产业”为思路,描绘发展新画卷:在“桑皮纸体验营”中,捶打纸浆的节奏传递匠人精神;开发环保纸艺文创,对话年轻消费群体;策划推出“非遗观察员”Vlog和创意话题,用青春语言提升了文化影响力。实践期间,队员们踏足官庄的每一处文脉之地,最终凝练成一册独属于官庄的文化手册,这让官庄的精神特质通过桑皮纸有了更加客观的实物展现。德馨庄生态园、桃园小火车、孝义文化节的热闹场景……都在证明:当文化与自然深度交融,乡村便不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充满活力的流动诗篇。
这个夏天,“纸韵振兴”实践团的学子们以文化为舟,深入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他们在桑皮纸的纤维里触摸历史,在孝义故事中感悟传承,更在田野调研中洞见未来。在这场非遗文脉之旅中,团队共计收集问卷50余份,形成非遗创新思路5条。这趟旅程,是技艺的延续,更是精神的扎根。青年带走了乡土的深情,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未来,他们将继续以轻盈的方式传播文化,以坚定的步伐助力乡村——因为真正的振兴,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是在文化沃土上共同生长出的无限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巴梓炫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