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传靛蓝,素布绽芳华——南理支教团以扎染技艺浸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21 22: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舒云,沈王惠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沈王惠)7 月 21 日,南宁理工学院蒲公英计划・支教志愿服务团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校张庄小学开展扎染非遗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该校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魅力,深化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在蓝与白的交织中,让千年扎染技艺在青春与童真的碰撞中焕发新的生机。(通讯员:沈王惠)

蓝白之间:解码扎染里的东方哲思

活动中,团队成员首先为学生们系统介绍扎染技艺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从秦汉时期的 “缬染” 工艺讲起,结合唐代 “青碧缬” 的发展、大理白族 “三染三晒” 的传统技法,清晰呈现这项技艺的传承轨迹。同时,重点讲解天然靛蓝染料的制作过程,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板蓝根经发酵等工序转化为染料的原理,解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的工艺哲理。在纹样解析环节,团队成员展示了 “蝴蝶纹”“缠枝莲” 等传统图案。“‘蝴蝶纹’体现了对称之美,‘缠枝莲’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通过细致讲解,学生们了解到这些纹样背后蕴含的文化寓意,对传统美学有了初步认知。

(图为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讲解扎染纹样的文化寓意。罗楚黔 供图 )

指尖生花:在扎缚染解中体悟匠心

实践操作阶段,团队成员现场示范 “十字扎法”。“大家捏住布角旋转,纱线缠绕要紧实,每绕一圈都用力勒紧,这样染出来的花纹才清晰。” 成员一边演示,一边强调扎染的关键:“扎结是对规律的遵循,染色是对自然的包容,这就是‘三分扎七分染’的秘诀。”

学生们跃跃欲试,分组开始创作。有的模仿传统技法,扎出对称的几何图案;有的发挥想象,将布团捏成不规则形状。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学生们依次完成扎结、染色、解线等步骤。当一件件蓝白相间的作品呈现时,大家纷纷惊叹于扎染的奇妙 —— 有的像雨后青石板的水痕,有的似夏夜天空的星斑,每一件都独一无二。

(图为团队成员为同学们教学扎染技法。段舒云 供图)

(图为孩子们在团队成员指导下进行扎染创作。康卓玉 供图)

布承文脉:让传统美学在童心扎根

课程接近尾声,团队将学生们的作品整理悬挂展示,蓝白相间的布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随后,大家一起将部分作品改造成书签、手帕等实用物件。“这些作品不仅是手工艺品,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团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此次扎染课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张庄小学的课堂内容,更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南宁理工学院蒲公英计划・支教志愿服务团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让传统技艺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展示扎染成品。段舒云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舒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