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莫钞钞 陶琰歆 姜哲)为探寻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助力青年实践与乡土振兴同频共振,2025 年 7 月 5 日,在 “小手炉” 学风涵养工作室、“小手炉” 辅导员学雷锋育人实践工作室指导下,重电 “小手炉” 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荣昌安富街道通安村,开展农业劳作、文化溯源与模式考察等系列实践活动。
实践团深入种植基地,了解智能种植、精准管理等现代农业技术;参观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小龙虾野炊营,探寻科研与文旅赋能乡村的模式;探访三崇堂与契约剧场,感受 “崇文、崇信、崇礼” 文化根脉与乡土契约精神。
图为实践团与通安村林书记交流访谈,深入了解当地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与现状。任梓华 供图
图为实践团走进西瓜种植基地,实地实践学习西瓜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姜哲 供图
图为种植基地内集中堆放的新鲜采摘西瓜,展现丰收景象。代星昱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员图为实践团员学习智能灌溉、土壤检测等技术,提升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莫钞钞 供图
图为大棚内种植的豇豆,在智能温控管理下长势良好。代星昱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员协助当地农户运输刚采摘的豇豆。任梓华 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三崇堂探访当地文化,深入了解 “崇文、崇信、崇礼” 的传统理念与文化传承。姜哲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员帮助当地养殖户打捞浮萍,助力 “生态养殖 + 垂钓” 农旅业态。代星昱 供图
图为实践团参观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了解乡村振兴科研与实践结合的模式。代星昱 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契约剧场聆听林书记讲解当地 “契约精神” 相关文化,感受乡土社会的诚信传统。姜哲 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合影留念。代星昱 供图
实践团通过“生产实践—文化溯源”的多维互动,既感知产业发展脉络、触摸文化传承温度,更探究科研赋能路径,为破解"产业强、文化兴、治理优"协同发展难题提供实践思考,彰显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莫钞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