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13日,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贺志瑶·葡韵青耘”实践团,在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团委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进驻贺州市公会镇解元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围绕葡萄产业开展为期8天的沉浸式助农实践。团队以“学技能—做调研—强传播—育品牌”为主线,把课堂搬到藤架下,把青春融进泥土里,为解元葡萄产业注入青年动能。
图为实践团初入葡萄园调研土壤酸碱度
图为实践团认真聆听讲师介绍葡萄种植技术
一、戴草帽、握剪刀,田间课堂“第一课”
在连绵的葡萄架下,农户手把手示范套袋、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要领。队员们第一次拿起修枝剪,一剪一修间体会“细节决定收成”的真义。短短半天,大家完成了20余亩葡萄的夏季管护,也在汗水里读懂了“粒粒皆辛苦”。
图为团队成员向农户学习葡萄藤修剪技术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修枝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葡萄套袋
二、测糖度、话产业,国际友人“甜蜜打卡”
孟加拉国留学生苏家乐、吉祥受邀走进葡萄园,与队员随机采摘、现场测糖。当数字糖度仪跳出22.8的高值,两位留学生连称“amazing”。以此为切口,队员们用英文介绍中国葡萄的种植逻辑和产业匠心,让“小葡萄”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大使者”。
图为孟加拉籍留学生采摘葡萄
图为孟加拉籍留学生采摘葡萄准备开展糖度测试
三、开脑洞、写脚本,青春创意“破圈出道”
夜幕降临,基地二楼秒变“创意工坊”。7名队员分组PK,3小时产出短视频脚本12条、品牌口号20余条,最终敲定“葡韵青耘”系列短视频——以00后视角记录葡萄“从花到果”的72变,首期上线24小时播放量破千。
图为践团队集体商讨葡萄宣传方案
四、开直播、做科普,“云端”带货助农
“家人们,今天带大家‘云’摘葡萄!”队员小蒙的直播间首播5分钟吸引百余名网友在线围观。团队提前梳理出“夏黑、阳光玫瑰、妮娜女皇”等6个主栽品种的核心卖点,拍摄10条“30秒知识点”短视频。
图为实践团在葡萄架下开展云直播
图为实践团成员科为游客科普葡萄品种
在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引领与助力下,“贺志瑶·葡韵青耘”实践团开启从课堂到田野的征程。从助农到育己,实践团用8天完成一场双向奔赴:葡萄园因青年而更有活力,青年因乡土而更加茁壮。他们以青春之我,赴乡村之约,让解元葡萄的甘甜飘得更远,也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
图为实践团与解元村村支书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蒙福周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