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明县马头镇的乡间地头与村委课堂,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荷岩筑梦”暑期实践队用12天时间写下青春答卷。17名队员深入乡村,以多元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队员们先以调研踏遍乡土:走进老党员家中听红色故事,在焦裕禄纪念馆悟奋斗精神;探访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东明县博物馆,汲取黄河文化养分;深入田间问农情,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送关怀,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支教课堂上,知识与梦想交织绽放,首课聚焦 “生命安全”,情景模拟让防溺水知识鲜活可感,案例讲解深化交通安全意识,孩子们签下的安全协议书是彼此郑重的约定,队员们化身 “护学使者”,烈日下护送孩子上下学,用执着守护成长路;面对“大学是什么样的” 的好奇,队员们播放招生视频、分享城市见闻,“石油探秘” 课上趣味实验让抽象原理生动起来,《写给 18 岁的自己》信纸上“我想考山石”的字迹承载着纯真向往,数学游戏、情景对话、经典诵读等灵活教法破解学业难题,小班辅导的红笔批注藏着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的用心;破冰游戏的贴画、“大手拉小手” 的掌心温度、情绪低落时的纸飞机、心理健康课的解压技巧,都在诉说 “你们值得被爱”,孩子递来的画着 “我们” 的纸条,成了夏日里最动人的馈赠。
赋能乡村的行动延伸至村委课堂。队员们在东街村委开设 “数字助农” 培训,手把手教村干部用手机拍摄农产品特写、剪辑宣传视频,从运镜技巧到字幕添加,耐心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当村干部们举着手机对准院里的粉皮晾晒场练习拍摄时,这些技能正悄然转化为打开销路的钥匙。
12天的实践里,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课堂点亮希望,用技能赋能发展。这场青春与乡土的相遇,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技能的传授,更是一次精神的对接 —— 青年学子在服务中读懂乡村的肌理,乡村在赋能中积蓄前行的力量。当孩子们追着离开的车辆挥手,当村干部在微信群里分享新剪的视频,这些瞬间都在诉说:青春的答卷,写在乡间地头,更写在乡村振兴的未来蓝图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