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徐圆 刘心语)为落实党和国家的二十大对青年工作的部署要求,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广州商学院“光益同行”突击队于7月7日奔赴河源市田心镇田心村,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多元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用青春活力为田心村发展添彩。
一.志愿服务暖民心,点滴行动筑根基
“光”暖乡野间,“益”路践初心。志愿青春组化身“乡村暖心使者”,以贴心服务架起与村民的“温情桥梁”:队员们隔日制作绿豆汤、清补凉等夏日糖水,通过流动摊位与定点派送相结合,为村民驱散暑气、送去清凉;同步推进“乡村焕颜行动”,清理公共区域垃圾、规整杂物堆放,还走进村民家中开展消防安全、防诈知识、国防教育宣讲,通过案例解析与情景演示,提升村民安全意识。此外,活动尾声的“全家福拍摄”活动,用镜头定格村民幸福瞬间,打印照片成为温暖纪念。这些点滴行动,让志愿服务既有温度,又有实效,持续提升了田心村村民们的幸福感。
图为组员们制作夏日清补凉
图为组员为村民们送绿豆沙
图为组员与村民合影二.文化传承赋新能,非遗课堂播薪火
韵彩逐梦组深耕传统文化传承,以教育为载体激活非遗生命力。组员们精心策划系列主题课程,将扎染、漆扇、脸谱制作等传统技艺引入课堂,同步涵盖心理教育、国防教育、科学科普及手工制作等多元内容,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带来别样课堂体验。
手工课上,小朋友们亲手调制染料、设计图案、绘制扇面,在沉浸式操作中感受非遗“千磨万彩”的匠心;科普课上,队员们通过趣味实验、互动问答等形式,讲解自然现象与科学原理,让孩子们在动手探索中点燃科学好奇心,涵养探索精神。
此外,队员们走进田心村,走访历史遗迹、挖掘客家文化故事,通过短视频创作让乡土文化“活”起来,既助力非遗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更在孩子们心中厚植文化自信。
图为小朋友展示扎染成果
图为课堂上孩子们制作“小礼花 ”
图为脸谱课上队员们与小朋友的合照
三.文旅融合探新路,霍山赋能促振兴
为激活田心村文旅活力,突击队以霍山为切入点,深挖地域资源。围绕“绿野绘就诗韵,乡村织就画章”主题,队员们深入探访霍山自然与人文宝藏:穿梭层峦绿野,记录奇峰秀水之灵;走访古村落,探寻非遗技艺与民俗活动之韵。团队整合山水观光、民俗体验资源,规划兼具观赏性与体验性的主题旅游路线,以图文记录梳理文旅脉络,助力霍山打破地域局限,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大众,为乡村文旅产业入青春动能。
图为队员们爬霍山过程
图为突击队在霍山山脚下合照
四.佗城访古忆先贤,青春助农结硕果
七月的佗城古镇,稻浪与文脉交相辉映。突击队队员们走进这片历史沃土,探访古镇遗迹,在斑驳光影中追溯古今变迁,于先贤故迹前感怀名人风骨;更深入田间,参与早稻收割劳作。
队员们手持镰刀下田,从初时的弯腰笨拙、工具打滑,到渐次熟练发力,聆听稻秆断裂的脆响。在操作原始脚踏脱谷机的时,金黄谷粒簌簌坠落,汗水已浸透衣衫,让“粒粒皆辛苦”的箴言从文字变为切身感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与农耕劳作的艰辛。
劳作之余,团队结合当地特色,在佗城古镇开启辣椒酱直播带货活动。镜头前,队员们推荐当地传统工艺制作的辣椒酱,讲述其与客家饮食文化、农耕生活的关联,助力这一乡土风味走向更广阔市场。此次佗城之行,既是青春与早稻的邂逅,让年轻一代在劳作中厚植对土地的敬畏;亦是助农与传播的结合,以多元行动为古镇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书写下2025年盛夏里的乡土情缘。
图为突击队在佗城古镇合影
图为队员们在麦田体验
图为队员们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是广州商学院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实践育人的生动体现。学校始终引导青年学子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服务基层中坚定理想信念。参与队员纷纷表示,通过实践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内涵,今后将持续以青春之力扎根大地、服务人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