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城乡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互助幸福院的设立成为了一种创新养老模式,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与示范。2025年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张王庄村张庄小组互助幸福院,实践团以“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为主题”,实践团成员怀揣对养老事业热忱关注与责任担当的初心,在这里开启了一场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之路,并通过志愿服务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陪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访谈
当实践团成员走进张王庄村幸福互助院,墙上“悦享夕阳,幸福晚年”“助老为乐,爱老为美”的标语映入眼帘,幸福互助院内环境整洁干净,有老人正围坐在餐桌旁聊天。在实地走访中,实践团成员发现该互助幸福院属于“一类”标准,虽有固定开放时间,但可提供24小时照护服务,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涵盖餐饮保障、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居家上门等多种服务项目。在互助幸福院的墙上也张贴着老人们的活动照片,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不仅定格了此刻的欢乐,更生动诠释了这种互助养老模式为乡村养老注入了温暖与活力。
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在与实践团成员的访谈过程中介绍道:“目前我们村里65~80岁的老人有70余人,其中有60多人每天来这里就餐。”互助院采取“互助”模式,由张庄和王庄各自管理本村老人,秩序井然。并且互助幸福院提供了良好的饮食条件,菜单每天更新,菜品营养均衡,老人们可以吃的安心、吃的放心。每当逢年过节,互助幸福院还会组织老人们聚餐,准备一些唱歌、跳舞、秧歌等文艺表演活动,让村里的老人感受到大家庭一般红火热闹的氛围。
▲图为张庄小组互助幸福院院内装饰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互助幸福院不仅满足了老人们的基本生活要求,更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滋养了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实践团成员还与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亲切的交流,听他们讲述过往岁月的故事,深刻体会到: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是一份发自内心的情感陪伴。
▲图为互助幸福院厨房阿姨工作场景
村党支部书记在访谈过程中提到,老人们的子女对互助幸福院表示非常支持,这既缓解了他们的养老压力,也让他们更放心的在外工作。这种互助养老模式不仅驱散了老人们的孤独感,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谈及青年力量时,村党支部书记对于青年学子返家乡满怀期待,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的智慧与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互助幸福院
在小小的院落里,承载着农村养老的希望,互助幸福院不仅是老人们的生活港湾,更是他们的心灵归宿。西安外国语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深刻认识到了养老互助模式的重要意义,团队成员也将继续关注社会养老问题,探索更多可借鉴的经验,让互助之光点亮更多村落,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撰文 | 刘轶浛 王迪
图片 | 邵珥晴 陈静涵
审核 | 王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