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曹雪茹、王仪文、冯靖航、孙逍彤) 在河南禹州神垕古镇这片承载千年窑火的土地上,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幻窑变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神垕探钧瓷,共赏古韵今风”暑期三下乡实践小队奔赴神垕古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三下乡实践以“解码钧瓷文化基因,传承非遗匠心精神”为核心,通过实地走访钧瓷古窑遗址、对话非遗传承人、观摩钧瓷拉坯、烧制等传统工艺,深入挖掘钧瓷背后的历史故事、工艺特色与文化价值。同时,团队将结合新媒体手段,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记录钧瓷文化魅力,并带领越南留学生——吴文战一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钧瓷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创新。实践团队期待以青年视角探寻文化脉络,用实践行动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神垕古镇——触摸千年窑火的温度与脉动
踏入神垕古镇,实践小队穿梭于古镇、老作坊间,亲眼目睹匠人在轮盘前凝神拉坯,聆听老艺人讲述制作钧瓷过程的复杂,亲手抚泥塑形,通过实践感受钧瓷文化的魅力。在这里触摸到的不仅是瓷坯,也是千年不熄的中华技艺传承之魂。
在探访钧瓷的过程中,实践小队同越南留学生一起体验了拉胚文化,并采访了当地的手艺人,老师向成员们讲述了拉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以及在钧瓷制作过程中的艰辛。在本次交流实践中,实践小队深刻认识到钧瓷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匠人精神。
图为神垕古镇路边售卖的瓷花。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图为神垕古镇店内陈列的瓷器。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图为越南留学生小吴正在体验拉胚工艺。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图为钧瓷手艺人正在演示如何拉胚。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钧瓷博物馆——解码釉色里的东方哲学密码
实践小队进入钧瓷博物馆后,按楼层展区顺序依次参观。馆内光线柔和,各展区通过玻璃展柜分隔,柜内陈列着不同年代的钧瓷藏品,从宋代的古朴器型到现代的创新设计,时间的脉络在器物间清晰可辨。展柜的说明牌标注着每件藏品的年代、器型名称及釉色特点。
成员们凑近展柜,仔细观察藏品的釉面质感、纹饰细节。部分展区通过复原场景展示古代窑厂布局,墙上的图片则呈现了从制坯到烧窑的流程示意图。小队成员边走边看,偶尔停下交流对展品年代风格的看法,全程以观察、记录为主,对钧瓷发展历程及工艺演变有了系统性了解。在鉴赏领悟中,实践小队深刻体会到钧瓷之美远不止于视觉的惊艳。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钧瓷繁复工序的严谨,也让成员们了解到钧瓷文化的发展历程,这里,每一件瓷器都是凝固的东方美学与文化符号,其内涵远超器物本身。
图为越南留学生小吴在博物馆了解钧瓷文化。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图为钧瓷博物馆的文化墙。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探讨钧瓷相关知识。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钧瓷文化园——窑火新传,古今交响
接着本团队踏入钧瓷文化园——实践小队有序进入中国钧瓷文化园,按照既定路线开启实践考察。入园后,中式楼阁建筑群落映入眼帘,飞檐翘角如振翅欲飞的禽鸟,雕梁画栋间,传统彩绘图案细腻精美,将钧瓷文化元素与古典建筑美学融合,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诉说着钧瓷背后的历史底蕴。
小队沿着规整的步道缓慢前行,目光仔细扫过建筑布局与装饰细节,折射着钧瓷文化追求的气韵与格调,队员们纷纷驻足,探讨设计里文化融合的巧思。行进途中,导览标识清晰指引方向,园区展板系统呈现文化园规划:如何依托钧瓷文化底蕴,划分建筑功能区,将文化展示、游览体验等需求嵌入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局部小品,怎样用建筑语言诠释钧瓷 “天人合一” 的审美意境。
图为越南留学生小吴在钧瓷文化园的合影。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图为钧瓷文化园内景。通讯员 曹雪茹 供图
钧瓷之美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这次实践以中外青年的共同体验,让多元主体参与文化传播,使钧瓷文化的解读更丰富,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自然而生动。青年是天然的传播者,实践团队努力用年轻人熟悉和喜爱的方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在保证钧瓷文化传播专业性的同时,提升能够贴近年轻受众的亲和力。体验是最好的文化教材,它可以是一段有趣的拉坯经历、一次随心的饭桌闲谈,亦或是老树上的一颗甜杏。当大家以真诚的体验去感受、以平等的交流去分享,传统文化便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图为实践团队在钧瓷文化园的合照。通讯员 魏沁雯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在钧瓷博物馆的合照。通讯员 魏沁雯 供图
下面是部分实践成员的感悟:
曹雪茹同学:这次禹州之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和留学生小吴的交流,让队员们对留学生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打开了对世界这本书认识的新一页。从省会的现代繁华,到神垕古镇的青砖黛瓦,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织,这片土地有着独特魅力。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明码标价,在神垕,更多的是与商贩的沟通,面对琳琅满目的钧瓷工艺品,大家都深深地被吸引了,通过拼单的形式获得自己的理想价位。在体验拉坯的时候,实践团队穿过了长长的砖墙小巷,到达院子最尽头,在最原始最具传统特色的房屋院落里体验,老板就像是招待客人,而不是简单的商业化消费者,热情地招呼成员们采摘树上的甜杏吃,聊起天来就像是熟络的亲人。这次三下乡,团队们真真切切地走入神垕,触摸到文化最本真的魅力。沾满陶泥的双手、回荡在街巷的乡音、分享时的欢声笑语,都将成为了解神垕的第一手资料。这次实践不仅领略了钧瓷之美,也让成员们用开放心态看待差异,以谦卑姿态向传统智慧学习,它让真诚的体验推翻走马观花式的游览,留下最深厚最珍贵的记忆。
越南留学生 吴文战同学:神垕古镇,去年已经来过这里一次,可时间比较紧所以还没来得及感受到这边的风景。今日有机会被几位中国学生邀请来参加活动,能够缓慢地逛街,仔细观看每一个角落,带来一种悠闲,松弛的感觉,联想到以前看过的“去有风的地方”的景色,五颜六色的禹州瓷器在阳光下闪闪,想把所有的瓷器都带回家。
孙逍彤同学:在古镇的街道上,各类钧瓷饰品和摆件琳琅满目,团队里的成员都情不自禁买了很多纪念品。在手工作坊里,老师傅教成员们如何拉胚做瓷器,第一次体验自己上手做工艺品,明明照着师傅教的“手要稳”,结果泥巴根本不听话,做出来的碗像喝醉了一样,做钧瓷最难得的就是耐心和细心。有了这场体验之后,在博物馆凝视北宋残片时团队们更明白了钧瓷之趣、钧瓷之美、钧瓷之雅。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去欣赏、体悟钧瓷文化,共同帮助钧瓷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仪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