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春风拂社区,青春力量助治理 ——佛山大学“十八夏乡”青年突击队赴幸福社区探基层法治建设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0 21: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扶晓祺、罗惠怡、屈皓月   阅读 6.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扶晓祺、罗惠怡 )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法学专业特长助力基层法治发展,2025年7月3日,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走进容桂街道幸福社区,围绕基层法律服务这一关键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与调解员深度访谈、采访居民、派发收集纸质调查问卷,多维度挖掘社区法治建设经验、深入剖析基层法律服务薄弱环节。

访谈调解工作室——解码基层法治建设智慧

实践队队员首先到幸福社区调解工作室与调解员进行访谈。在深入交流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社区调解工作室采用"社区委员协调+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的联动模式,在处理纠纷时注重分类施策。调解员梁女士向实践队队员分享了工作室的"分次负责制"和"背对背调解法",比如处理家庭矛盾时会先单独了解情况,再组织正式调解;面对经济纠纷时则侧重厘清各方核心诉求。梁女士还分享了一起典型调解案例,社区成功调解一起5名快递员集体欠薪案,通过与快递员分开谈话,以差异化沟通促成和解,避免了群体诉讼的发生。

▲图为十八夏乡实践队队员与社区调解员沟通交流  通讯员 罗惠怡 摄

建多元服务平台——筑牢基层法治服务根基

实践队队员还了解到,幸福社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服务平台,不仅设有每周二律师值班的法律工作室,还建立了线上微信群,便于居民即时进行法律咨询。在普法宣传方面,通过季度讲座、普法摊位等形式提升居民法律意识,尤其注重发挥老党员的示范作用,打造“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服务架构。另外,幸福社区与容桂街道司法所建立了常态化协作机制,遇到疑难案件可获得专业指导,这种"社区调解+司法支撑"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矛盾化解能力。

▲图为十八夏乡实践队队员阅读社区法治宣传栏 通讯员 罗惠怡 摄

倾听居民心声——捕捉法律服务需求信号

在幸福社区文化广场与居民区,实践队队员分组开展居民采访。“遇到问题找调解室,社区调解员能把‘法、理、情’讲透,我们信得过!”一位参与过邻里纠纷调解的居民,认可社区“法治融入人情”的服务模式。但同时,更多居民对社区调解的了解度还停留在模糊阶段,有的甚至不知道社区设有专门的调解室,更不清楚调解员的具体职能和调解流程。这些现象让实践队的同学们意识到,社区在调解工作的宣传推广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只有让更多居民深入了解并信任社区调解,才能让这一服务模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同时,对于“季度讲座、普法摊位”等普法宣传形式,社区居民反馈参与积极性较为平淡,整体参与热情度仍有待提升。

▲图为十八夏乡实践队队员采访社区居民 通讯员 罗惠怡 

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通过深入调研幸福社区调解工作室的联动模式、倾听居民反馈及需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后续,实践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学习优秀调解经验,并深层剖析需求特征与服务痛点,在此基础上,聚焦机制优化与服务创新,构建涵盖调解流程标准化、资源整合、数字化平台搭建的建议体系,为基层法律服务优化提供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为深入实践“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屈皓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