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创新发展双线并进,2025 年 7 月 16 日下午,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红脉传承,创意赋能”红色文旅实践团走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数字农业园与红色纪念馆双实践平台”——盐城市佳富红色乡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纪念馆内悟初心,红脉传承有新思。实践团队首先走进佳富红色纪念馆。这座由老村部改建的红色地标,通过烈士丁佳富的遗物、史料文献与场景复原,展现着当地革命历程。同学们驻足凝视烈士手稿,聆听讲解员讲述 "宁死不屈护党旗" 的事迹,以 "红色故事的现代表达" 为主题展开讨论,提出将烈士事迹改编为情景剧脚本、设计红色文创表情包等创意构想,让红色叙事更贴近青年群体。
田间地头探创新,红绿融合见实效。在佳富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团队深入省级桃果产业园。看着果园里 "丁佳富班" 果农忙碌的身影,同学们与村中种植大户交谈得知,村里依托红色品牌打造 "烈士家乡果"IP,通过电商直播将蜜桃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 8000 万元。学生们现场记录 "红色 IP 赋能农产品" 的运营模式,还就 "果园研学路线设计" 建言献策,建议在采摘体验中融入革命故事讲解,实现 "红色教育 + 乡村旅游" 的深度融合。
走访观察凝思考,青春视角献计策。离开产业园后,实践团队兵分两路,沿着佳富村的巷道自主走访。一路同学留意村里的建筑细节,发现不少民居的院墙绘有丁佳富烈士的连环画,村口宣传栏里既有红色故事连载,也有果园电商的直播预告;另一路同学随机与路边纳凉的村民、便利店店主交流,收集到 "村里年轻人自发组建红色宣讲队"" 果农包装上印烈士语录 " 等鲜活案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邵施彤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