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硕生组成的一支碳金小队走进武汉,探秘因“碳资产可抵贷款利息”走红的“武碳江湖”。采访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解锁了这一碳普惠平台的运作密码,更探寻到“碳资产归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可能,用青春视角记录下低碳发展与乡村振兴碰撞的火花。
大学生探秘武汉:“碳资产”竟能这样“变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碳金小队带着对“双碳”目标的好奇,走进武汉探访网红平台“武碳江湖”。在与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魏女士的交流中,小队得知“武碳江湖”小程序的推出源于武汉市政府2023年提出的面向公众的“碳普惠体系”。“武碳江湖”是体系中的核算平台,其根据“碳普惠方法学”对注册用户日常乘坐公交地铁,骑共享单车等低碳行为产生的碳减排量进行量化,并将数据与商户和银行进行无缝对接,用户也因此可以兑换优惠和抵扣利息,居民1千克碳减排量可兑换2元贷款利息抵扣,单个用户年抵扣上限达 2000 元。武汉“武碳江湖”平台让“减碳”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图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师生与魏女士会议现场
从城市到乡村:“武碳江湖”的三步延伸计划
调研中,队员们注意到一个细节:目前平台的低碳场景多集中在城市交通,和农村生活生产关联不大。“农村能加入这场‘低碳行动’吗?”面对这个问题,魏女士给出了肯定答案,还透露了清晰的“三步走”方案:第一步,联合地方政府搭建区域性平台,搞定数据采集和核算的“硬件”;第二步,结合农村“无废”特色场景设计核算标准,现在合作社线下申报已试点,线上系统还在酝酿中;第三步,全凭农户自愿,用奖励引导参与,绝不搞“硬摊派”。图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子会议交流画面
碳资产“打包变现”:乡村振兴的新灵感
值得关注的是,平台的“碳资产归集效应”为农村应用提供关键借鉴。其通过整合个人分散碳资产、打包售予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模式,实现个人与企业碳账户融通。该机制若移植到农村,可由乡镇统一归集农户碳资产,交易后将部分收益返还农户,既能培育低碳生活习惯,又能开辟增收渠道,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谈及“武碳江湖”的未来发展计划,魏女士表示公司目前处在当前阶段的收官之年,要做好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和平台功能。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商户入驻,与各界进行广泛交流,共同挖掘“碳资产”的巨大潜力价值。图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师生与魏女士的集体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艺霖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