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云端青盟”团队以科技耕耘沃野,用光影守护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18 15: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勇   阅读 94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刘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产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载体,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响应国家号召,探索科技助力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北京林业大学“云端青盟”实践团队,近日深入京冀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产业链相关单位,开展了一场以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摄影组合影

该团队依托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植物碳氮水耦合检测及研究”的前沿成果,聚焦地方中医药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种植技术粗放、产业链条薄弱、文化传承乏力等现实瓶颈,旨在通过“科技赋能种植—产业痛点攻关—文化传播推广”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服务地方绿色发展与产业振兴。

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把脉产业痛点

7月16日,“云端青盟”团队首站抵达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北京金海中药医院”所属的中药种植园。同学们深入田间,通过实地观察、与种植园技术人员和药农深入交流,系统学习调研了当地传统中药种植文化、农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他们详细了解了从种植管理到市场流通各环节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需求,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

图为种植园负责人向团队介绍种植园情况

科技精准“问诊”,开出科学“药方”

7月17日上午,团队再次来到张坊镇中药种植基地,将大创项目的研究成果——植物生长监测技术应用于实践。他们利用专业设备,对基地内重点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关键参数(如温度、湿度等)进行了精确测量和数据分析。团队向基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包括推广合理密植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强杂草科学防控以减少养分竞争、以及将传统漫灌方式升级为节水高效的滴灌技术。这些建议直指资源节约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有助于提升药材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环境负荷。

图为团队成员记录数据

贯通产业链条,深挖文化价值

7月17日下午,“云端青盟”团队行程紧凑。他们首先参观了“北京金海中药医院”,深入了解传统中医药的诊断智慧、炮制工艺以及源远流长的中药加工文化。随后,团队赶往河北省涞水县一渡镇悟空寺村,实地考察了“金海汉草中草药实践基地”和“金水农家院百草羊金水养殖区”。在这两个特色点位,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素材拍摄工作,重点记录下当地将中草药种植与特色生态养殖(如利用中草药资源喂养的“百草羊”)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后续的文化推广和产业宣传积累了一手鲜活素材。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宣传素材

聚焦世家传承,讲好《熟地当归》故事

7月18日,“云端青盟”团队倾力打造纪录片《熟地当归》。这部纪录片以“熟地”与“当归”两味中药名称为双关意象,深刻聚焦一个扎根乡土的中药世家三代人的善良坚守与责任担当。团队精心编写采访脚本和纪录片脚本,生动展现该家族从最初乡村卫生室的默默坚守,到如今构建涵盖中医医院、养老、康复等领域的全产业链的非凡历程。纪录片旨在捕捉并传递“根脉的温度”——那份对土地与传统的深沉眷恋;“拓荒的韧性”——在产业发展中攻坚克难的勇气;以及“传承的生命力”——代际之间守护岐黄、惠泽乡梓的生生不息。脚本完成后,团队立即投入紧张的拍摄工作,力求用影像的力量,讲述中医药产业背后的人情温度与时代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纪录片

实践成果显著,展现青年担当

此次实践中,北京林业大学“云端青盟”团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生产力。他们不仅运用科技手段为传统中药种植提供了精准化、科学化的解决方案,助力降本增效与生态保护,更通过纪录片《熟地当归》的创作,深入挖掘和记录了中医药产业链背后深厚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聚焦家族传承的力量。通过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播的双轮驱动,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服务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的青春使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扎根大地、学以致用、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为中医药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北林智慧和青春力量。

撰文 | 刘勇

图片 | 陈楚儿

一审 | 孙恒宇

二审 | 赵言 

三审 | 郭苏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