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炭π解码:智慧矿山“硬核”科技
大学生云报讯7月17日讯(通讯员:罗朝琨、张贵富、黎傅豪、马江涛、朱帅),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黔炭π•智矿探索队”13人一行前往煤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早上抵达贵州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一矿后,实践队与煤矿的相关负责人迅速开展了初步交流座谈。经过一番深入沟通,双方在活动主题的细化和主要内容的实施安排上达成了初步共识,为后续活动的有序推进筑牢了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抵达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罗朝琨供图
智能引领:构建矿山“智慧大脑”
实践队走进文家坝一矿生产调度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竖在墙上的智能监控大屏和几排整齐排放的电脑,其次是工作人员全神贯注盯守着生产运输情况。大屏画面划分为三个区域,左边是透明地质保障系统,中间是井下生产现场“直播”,右边是CV监测大模型预警和设备运行信息。调度室主任介绍到,左侧的系统接收井下的地质及水文信息,通过配套的专业软件持续更新矿山地质模型,生成精确的井下地质三维模型,确保地质信息的实时性、透明度。中间区域是在井下重要地点、重要岗位安设高清摄像监控,可现场“直播”和回放井下生产情况;右侧的上方CV监测大模型采用华为公司的智能化系统,井下的5G网络全覆盖,可实现煤矿地质勘探、采掘、运输、分选和安全监测等环节智能化应用体系,安全生产更有保障。右侧的下方是井下设备的运行信息,其中主要是井下传感器、中央变电所和水泵房等设备的实时数据,在发现潜在危险和异常预警时,工作人员提前进行干预或应急处置,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双应速通:矿井紧急信息一键直达
随后调度人员展示当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采用一键呼叫喊话全矿井或区域地点,同时远程一键呼叫人员定位识别卡,“双应急”渠道向井下传递紧急信息。实践队听到调度室扩声器所传来的调度员喊话声音,音质清晰洪亮;同时电脑上的人员定位系统闪烁灯光进行预警,实时定位报警人员位置。煤矿应急广播语音系统作为应急指挥的快捷手段,第一时间对井下所有地方进行广播,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传递紧急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调度室主任介绍该系统具备调度、广播、联动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在地面上对井下全矿、区域、点对点等地点进行一键呼叫喊话、双相沟通对讲,为提升矿井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和保障安全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该系统有三大特点,一是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二是提升应急管理效率,三是丰富矿井职工文化生活。在日常工作中,煤矿应急广播语音系统播放音乐、安全宣传教育知识等,提高入井人员的安全意识、丰富文化生活,也可以用于日常工作调度、紧急通知,提高紧急处理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对应急工作的影响。
图为技术人员为实践队员积极讲解调度室技术罗朝琨供图
调度室的中央大屏的综采工作面瞬间切换成瓦斯抽采施工画面,实践队员围着主任的电脑操作台旁,目光仅仅追随着主任的指尖移动。当主任演示完画面切换的流畅步骤,实践队员轮流尝试操作,有人因紧张按错了键,屏幕瞬间跳出黑屏,引得周围低低的笑声和小声提醒;也有人屏息凝神紧盯屏幕,跟着记忆一步步操作,看着监控画面从井下采掘工作面平稳切到主副井硐室,脸上漾开惊喜的笑。“原来这方寸操作台,真能牵起全矿的安全。调度员要处理这么多信息,应急处置更是考验反应,责任太重了。”一位实践队员轻声感慨。
图为调度室的调度监控大屏罗朝琨供图
经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此处实际操作的结合,实践队员们对于煤矿生产调度这一块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见解。井下设备运转数据实时跳动,采掘工作面、巷道、变电所等重要区域的监控画面清晰流畅,只需轻点屏幕,就能直达几百米深的作业现场——这便是“一屏观全局,一键连现场”的科技力量。
昔日“黑、脏、累”的煤矿图景,正被智能化浪潮彻底改写。在文家坝煤矿,智能系统的深度应用不仅带来了作业环境的改善、劳动强度的降低,更实现了精准调度与远程操控的高效协同,为安全生产筑牢防线,为生产效率注入动能。科技赋能下的煤矿新生,让实践队员深感触动,更加大家坚定了深入实践的信念:将以更饱满的热情走访技术人员,探寻创新逻辑,记录一线工人的体验变迁,让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故事更鲜活、更透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朝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