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聚合力,智慧农耕创佳绩

发布时间:2025-07-18 16: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丛丛 王思琦 李依霖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8日,硅小蒜科技助农团一行前往崔楼村开展深度调研与交流。硅小蒜团队对崔楼村的调研活动,以实地走访为核心,深入探究乡村土地流转、农业发展及村民生活等实际情况,是一次扎根基层、贴近民生的社会实践行动。

图为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在崔楼村合照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崔楼村实行集体种植土地流转制,由大队书记牵头将土地向外承包,改变了村民传统的耕作模式。村民无需自己种植,便可获得土地承包费,一亩地1800元。不过,承包费有时难以维持家庭开支,且60岁以上的村民不参与分配。被承包的土地种植作物丰富多样,不仅有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还发展大棚种植,大棚蔬菜直供超市,减少中间环节,保障了蔬菜的新鲜度。且土地耕作方式也迈向现代化,采用智能化机器进行农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图为团队成员向当地村民咨询农产农作模式

此外,为确保土地流转后的农田管理有序高效,崔楼村实行村民分组制度。每组设置小组长和组员,由小组长召集会议、发布指令,全面负责农田的日常管理与事务协调,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有人问,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推进。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在崔楼村内土地分配情况

尽管引入了智慧农业技术,但农业生产仍难逃自然与市场的双重考验。天旱、涝雨等气候因素可能导致减产,加之粮食价格偏低,农田收益的稳定性面临挑战。即便如此,在农户-农村-农业合作社的模式之下,村民收到的承包费是不变的,无论收成好坏,村民都能保障稳定收入,不用再过之前“苗怕虫咬,地怕荒草,田怕无收”的生活。同时,土地流转让村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村民们通过打零工、做零活等方式补充收入,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村内文娱生活丰富多彩,新时代文化广场成为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周边村庄还常联合合作社举办乡村啤酒等活动,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愈发充实。

图为硅小蒜成员向村民了解村内文娱游乐活动

成员们还了解到,泓基农业合作社在崔楼村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包了村内1300亩土地,同时发展了旅游业,其对接负责人正是村书记,积极寻找可对接合作对象,为村民增产增收出谋划策,一度为乡村发展注入了丰富资源与强大动力。在土地分配上,泓基农业坚持按人口分地原则,每人九分地,只要拥有本村户口,无论老少、是否为年轻人,均可享受这一权益,村民由此可获得约一千六百多元的收益。此外,泓基农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促进了人才回流与乡村人才储备。

图为硅小蒜成员实地调查村庄建设发展情况

通过这次乡村调研之行,硅小蒜科技助农团通过与村庄运作、农业生产、村民生活等各环节的深度了解,不仅让团队走出理论框架,在真实的乡村场景中深化对土地制度、农业模式、乡村治理等方面的认知,更以实践为桥梁,将个人知识与乡村生活紧密结合,展现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乡村生态、积累基层调研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更为团队后续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伟业建设做好准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丛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