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风润海疆,引航共传承——曲阜师大实践队青岛隐珠街道文化调研科普行

发布时间:2025-07-18 18: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心妍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灯塔铸魂·引航守志海疆国门红色文化实践队”奔赴青岛市隐珠街道,开展了一场以“齐文化视角下引航站认知调研与科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走进暑托班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引航站的理解,并从齐文化出发展开科普,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海疆文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问卷调查:洞察引航认知现状

活动伊始,实践队精心设计了关于引航站认知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居民对引航站功能的了解程度、引航工作的重要性认知、获取引航相关信息的渠道等多个方面。队员们分成小组,深入社区的各个角落,在广场、超市、居民楼前等地,以礼貌的态度和专业的讲解邀请居民填写问卷。

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引航站仅有模糊的概念,知道其与海上航行安全有关,但对于具体的引航流程、引航员的工作职责等细节了解甚少。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表示:“我只知道船在海上航行需要引航,但具体怎么引航、引航员要做什么,我就不清楚了。”还有不少年轻居民表示,平时很少关注引航相关的信息,主要通过新闻报道偶尔了解一些。通过问卷调查,实践队全面掌握了社区居民对引航站的认知现状,为后续的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街头进行问卷调查

走进暑托班:播撒文化科普种子

为了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引航知识和齐文化,实践队走进了社区的暑托班。队员们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准备了生动有趣的科普课程。

课程开始,队员们以齐文化中的航海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古代齐国海上贸易的繁荣以及航海技术的发达,引导孩子们了解齐地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接着,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现代引航站的工作场景和引航员的工作内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引航的重要性,队员们还设计了一个模拟引航的小游戏。孩子们分成小组,扮演引航员和船长,在模拟的海上环境中,根据队员提供的引航指令,操控“船只”安全航行。游戏中,孩子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欢乐的氛围中深刻体会到了引航工作的关键作用。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暑托班展开引航站与齐文化科普活动

一位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引航员这么厉害,他们就像船的‘眼睛’,能让大船安全地靠岸!”通过走进暑托班,实践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引航知识和齐文化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海洋文化和航海事业的兴趣。

齐文化科普:溯源引航精神内涵

在调研和科普过程中,实践队注重从齐文化中挖掘引航精神的文化根源。队员们为社区居民举办了一场齐文化与引航精神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队员们深入剖析了齐文化中“开放包容”“勇立潮头”“精益求精”等精神特质与引航工作的紧密联系。齐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家,积极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体现在引航工作中,就是引航员要接纳不同国家、不同类型船舶的引航需求,以开放的心态和专业的技能为船舶提供服务。同时,齐人勇立潮头的精神激励着引航员在复杂的海上环境中,敢于挑战困难,引领船舶安全航行。而精益求精则是引航员必备的职业素养,就像古代齐国的工匠追求精湛技艺一样,引航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引航技术,确保每一次引航都万无一失。

居民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场讲座,他们不仅对引航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齐文化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价值。

此次青岛隐珠街道之行,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灯塔铸魂·引航守志海疆国门红色文化实践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在调研社区居民对引航站认知的同时,传播了齐文化和引航知识,为海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探索创新,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在海疆大地上绽放光彩。(通讯员:刘心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心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