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郭姿彤 报道)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释放想象力与创造力,武昌理工学院“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于7月18日走进天门市干驿中心小学,开展一场轻松愉悦的黏土创作课。课程以“自由创作”为核心,通过分发各色黏土让孩子们随心塑形,在动手过程中体验乐趣、培养审美,为成长注入轻松活力。
▲图为志愿者与同学们的合照
课程上,志愿者仅简单介绍黏土的特性与基本塑形技巧,便将主导权交给孩子们。分发的黏土色彩丰富,红、黄、蓝、绿等色调在桌上铺开,瞬间点燃创作热情。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固定任务,这堂课不设主题限制,只鼓励孩子们“捏出你想的样子”。有的孩子盯着黏土若有所思,有的立刻动手揉捏,课堂在安静专注与偶尔的小声交流中渐入佳境,轻松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卸下拘束。
▲图为学生们的成品
创作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参照《植物大战僵尸》中的形象,将绿色黏土塑造成豌豆射手,又用灰色黏土捏出圆滚滚的土豆地雷,再用黄色黏土做出向日葵,搭配得当。还有孩子用白色黏土捏出各种形态的饺子,并为其添上可爱的表情,摇身一变成为“饺子人”。有孩子用红、白、黑等色彩的黏土打造出一艘轮船,船上点缀细节。也有孩子专注于动物形象,捏出小猪。还有人则用不同颜色的黏土做出造型各异的蘑菇。志愿者在旁适时提供帮助,教孩子用工具压出花纹,或帮忙固定易散的部件,但始终以“不干预创意”为原则,让作品保留原汁原味的童真。
▲图为学生展示成品
随着时间推移,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逐渐成形。每个作品虽略显稚嫩,却充满个性。有的造型夸张,有的细节精巧,有的则胜在配色大胆。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眼神里满是自豪,分享时的笑声让课堂更显温馨,这份成就感远超作品本身的形态。
▲图为学生展示成品
课后,记者采访到志愿服务团的张怡凡和陈锶婷,她们表示:“黏土课的意义,不在于做出完美作品,而在于让孩子享受‘自由创造’的快乐。未来会多设计这类无压力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中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创意成为成长的亮色。”这场看似简单的黏土课,实则是给童心的留白,让想象力在自由中肆意生长。(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姿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