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变“社牛”!衡师学子这堂心理课让乡村孩子乐翻天!

发布时间:2025-07-18 12: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炎伶 张红瑶 张婕霓 姜艳群 李欣然 刘欣 曾俊仪 张馨 唐炜 康俊宇 唐媛 程晓冉 范思敏 肖珊珊 何慧婷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谢炎伶 张红瑶 张婕霓 姜艳群 李欣然 刘欣 曾俊仪 张馨 唐炜 康俊宇 唐媛 程晓冉 范思敏 肖珊珊 何慧婷)如何让害羞的乡村孩子勇敢开口交友?7月15日,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在衡南县松山中学为留守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交破冰密码”心理课。情景剧、匿名漂流瓶、姓名魔方游戏、种植盲盒等新颖形式,让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图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绎原创情景剧《王刚的交友日记》

“我叫王刚,刚转学过来,想和大家做朋友……”原创情景剧《王刚的交友日记》生动演绎了如何通过“主动问候-兴趣联结-互助行动”交友三步法融入新集体。“当听到同学准确叫出我的名字时,那种被重视的感觉让我特别温暖。”参与演绎的罗杰红着脸分享道,“原来交朋友真的有方法!以前我怕被拒绝,现在知道怎么自然地开口了。”

“这个情景剧并非随意编排,背后蕴含着心理学依据。比如王刚通过足球找到共同话题,符合心理学中的‘相似性原则';而帮忙扫地、请教题目,则是利用‘互惠效应'加深友谊。”授课教师姜艳群解释道,“我们通过生动的情景演绎,将抽象的社交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孩子们可理解、可模仿的具体行为,有效指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

图为孩子们匿名写下社交烦恼

乡村孩子大多内向,许多社交烦恼不愿当面倾诉。为此,实践团设计了“心灵漂流瓶”环节——孩子们将自己的困惑匿名写在纸上,投入“解忧箱”,再由志愿者引导展开讨论。“总担心说错话怎么办?”“为什么我讨好别人,反而被疏远?”……面对这些典型问题,志愿者们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采用“世界咖啡屋”模式,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区分健康社交与迎合行为的边界,自己总结应对方法,学会运用高情商进行社交。这种参与式学习,远比说教式教学更有效。

图为学生在“我是小小种植家”活动中体悟生命成长

“我叫雷浩,你们一听到打雷就能想起我,因为雷声滚滚时声势浩大!”雷浩的幽默自我介绍引得全场欢笑。在“姓名记忆魔方” 游戏中,孩子们借助历史典故、谐音梗等方式进行创意表达,雀跃地分享着自己的名字和兴趣爱好,一声声话语打开了孩子们的心闸,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活动还创新融入“我是小小种植家” 环节,让每位孩子都获得装有向日葵、薄荷等种子的神秘盲盒,在培育植物的过程中,体悟生命成长的真谛。

图为师生们欢乐留影

“以前我最怕自我介绍,现在觉得特别有意思!”肖艺霖同学兴奋地说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已经能自然地和刚认识的小伙伴们打成一片,有的还相约课后一起踢球。这场别开生面的“成长赋能课”通过情景剧、互动游戏、种植体验等创新形式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场难忘的社交启蒙,更让他们在活动中收获了自信与快乐。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更多丰富有趣的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温暖与力量,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