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谢炎伶 张红瑶 张婕霓 姜艳群 李欣然 刘欣 曾俊仪 张馨 唐炜 康俊宇 唐媛 程晓冉 范思敏 肖珊珊 何慧婷)“我叫唐炜,‘炜’字出自《诗经》‘彤管有炜’,寓意光彩鲜明。我希望自己能像一盏灯,照亮你们的学习之路。”7月14日,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的教室内欢声阵阵,一场以“名字的故事”为主题的师生见面会,将姓名这一文化符号转化为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与学生展开深度对话,通过师生互动、姓名解读与情感联结,悄然拉近了与乡村孩子们的心灵距离。
图为见面会在欢声笑语中开始
“你的名字里藏着故事,也藏着爸爸妈妈的期待。”实践团成员们精心设计 “击鼓传花”“名字涂鸦墙” 等互动游戏,鼓励孩子们主动分享自己名字的由来。当四年级学生蒋雨菡因紧张抿紧嘴唇、手足无措时,教师唐炜轻轻蹲下身,温柔地轻抚其肩头:“你的‘菡’字让老师想起‘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能告诉我们,爸爸妈妈为什么选这个字吗?” 温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让雨菡逐渐舒展眉头、绽开笑颜,最终娓娓道来出生时夏雨绵绵、荷花满池的诗意故事,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图为学生分享“名字里的故事”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实践团创新设计 “阶梯式鼓励法”: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涂鸦、联想游戏自由表达对名字的理解;高年级学生则结合姓名畅谈理想与人生规划。每完成一次分享,老师都会送上一本定制笔记本,扉页上精心题写的藏头诗,巧妙融合了学生姓名与经典诗词,字里行间满是期许。
图为老师精心定制的笔记本
赠予周鸿志同学的题诗 “周行砥砺剑初鸣,鸿雁衔云志未更”,巧妙化用《诗经・小雅・大东》中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的意象,寄寓着对他恪守正道、坚定初心、志向不改的激励;为陈梦瑶同学创作的“孟阳初破冻云轻,瑶径新苔染翠明。稚子寻芳歌恰恰,东君已遣百芳生”,则以 “孟” 字起笔呼应姓氏,描绘出初春万物复苏的生机景象,末句典出《楚辞・九歌》,以东君喻指其蕴藏蓬勃向上的力量,寄寓才华璀璨、前程似锦的美好愿景。这份匠心独运的礼物,不仅是一份物质纪念,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让孩子们在墨香中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
图为学生们手拿定制笔记本合影
此举旨在通过姓名这一独特文化符号,溯源典籍精髓,引导学子感悟中华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有自信心,为他们的成长注入精神力量。实践团负责人张红瑶表示,这场以姓名为纽带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破冰,更是一次文化启蒙。它以姓名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教育场域。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创新支教形式,为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与成长希望的种子,引领着孩子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和道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