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学子赴云南山区开展财商教育赋能乡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8 16: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2025年7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云岭星光实践队”赴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建兴乡马鹿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财经+素质教育”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活动。该活动旨在响应国家《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号召,推动教育公平与乡村素质教育发展。

财经课堂:让知识走出课本

马鹿小学位于新平县的一个偏远山区,目前有820名学生,其中90%以上是彝族学生,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学校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许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校师资力量较为紧张,老师往往负责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这里的孩子相比城市学生,性格上更为内向,尤其在亲情和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

为此,实践队也结合了金融、财税、计算机等专业背景,设计了一系列趣味财经课程和其他综合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财经意识,拓宽视野。

课程配套的《金融王国的奥秘》教材以童话故事展开:主角鹿希希和熊贝贝探索经济王国,引导孩子思考“钱从哪里来”“如何理性消费”等问题。这趟趣味盎然的经济王国探秘,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了“钱”的前世今生,更在他们心中悄然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理解身边经济现象、探索财富流转奥秘的启蒙之路。

比如,《巧克力蛋糕里的智慧》这一课通过希希和贝贝吃蛋糕的经历,引出了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让孩子们通俗理解到,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此外,通过小组任务,孩子们对理性消费、家庭预算分配也进行了探讨。

图为队员讲述财经课程。唐子涵 供图

家访纪实:倾听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  

除了课堂教学,实践队还对多名彝族和傣族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家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

在鲁慧语家,这位四年级的彝族小姑娘安静地依偎在奶奶身旁。奶奶用彝语讲述,慧语再用汉语翻译过来告诉队员们。她说,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团聚。“娃娃们很懂事,姐姐会辅导功课,但有时候还是会想爸妈。”鲁慧语的姐姐补充道:“爸爸妈妈偶尔会带我们去玉溪玩,但他们越来越忙了。”

走进另一户家庭,陈沿蓉,这名四年级的傣族学生,正在翻看着一本故事书。她的奶奶提到,孙女特别喜欢神话和科学类书籍,但家里能提供的学习资源有限。“学校图书角的书她常看,要是能多些科学类的就更好了。”对此,实践队表示后续将协调捐书活动,丰富孩子们的阅读选择。

张桔的外婆则自豪地谈起孙女的优秀成绩。这位四年级的彝族小姑娘不仅学业出色,放学后还要承担家务。“她放学后还要做饭、放牛,但学习从不用我们操心。”外婆指着屋外说。尽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张桔仍保持着班级前两名的好成绩。外婆坚定地说,只要孩子愿意读,家里就会一直供下去,这是全家对这位彝族小女儿未来的郑重承诺。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张桔和外婆合影。张健坤 供图

乡村振兴下的教育新变化  

家访中,队员们也观察到乡村振兴政策给当地社区带来的切实改变。赵汐颖的外婆,高兴地提到,高速公路的修建让去县城的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小时,“现在家家都有车,接送孩子方便多了”。不少家庭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特意在学校附近租房。乡政府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教育支持,惠及了许多像赵汐颖这样的孩子。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部分孩子因缺乏父母陪伴,性格内向;一些老人不识字或汉语不流利,无法有效辅导作业。对此,实践队队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财经素养教育,不仅传授知识,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独立能力,让他们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好地走向未来。”

尾声:星光虽微,可照旷野  

活动结束时,实践队采访了马鹿小学的校长。校长对实践队的付出表示感谢:“这些课程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他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想象。”她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支教活动中,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图为采访校长。尹琦 供图

从财经课堂到留守儿童家访,西南财经大学“云岭星光实践队”用专业知识与真诚关怀,为山区孩子点亮了一束光。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愿做那簇星火,助力他们的梦想照进现实。(通讯员 何诗琪 王姿文)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孩子们合照。校方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