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进托管班:武汉晴川学院青年大学生以诗画传递美之理念

发布时间:2025-07-18 16: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菁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郝家俊、张岳淏、王菁)武汉晴川学院晴梦逐光志愿服务队走进南阳镇爱心托管班,开展了一场以“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为主题的美育支教活动。通过两堂充满创意的课程——《装饰自己的名字》与《艺术与诗词——<题西林壁>》,志愿者们将传统美术与诗词文化相结合,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思维的双重盛宴。

名字变形记:在点线面中遇见独特的自己

“原来我的名字可以变成一幅画!”这是孩子们的异口同声的回答,他们举着用曲线和星星装饰的姓名作品,眼中闪烁着惊喜。在《装饰自己的名字》课堂中,志愿者滕雅茹以“猜名字轮廓”游戏开场:黑板上流畅的线条瞬间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将抽象汉字转化为可触摸的艺术符号。

课程通过“点线面认知—灵感激发—创作实践”三步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与艺术作品中的形态之美。并通过展示优秀名字装饰案例,分步讲解其设计的技巧和创新思维,帮助孩子们突破思维边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

诗画共此时:在庐山云雾中触摸艺术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庐山风景视频的播放,志愿者滕雅茹将孩子们带入苏轼的诗意世界。在《艺术与诗词——<题西林壁>》课堂中,通过“诵读—解析—创作”三环节,将古典诗词转化为视觉艺术,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志愿者带着孩子们用黏土浮雕呈现层叠山峦,以淡蓝色云雾渲染远景梦幻,用立体浮雕刻画山体展现近景磅礴,这种“诗画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用艺术表达诗意,更在创作中理解了‘全面观察’的人生智慧。”

这场将“游戏化教学”和“跨学科融合”等多种创新模式运用其中的美育教学,将美育从技能训练升华为思维培养。既让孩子们将抽象的哲理转化为具象的作品,更让孩子们在自由中表达多元自我;虽然课堂已落下帷幕,但去“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教育理念仍在路上,正如志愿者所说:“让美育成为的不仅是教孩子画画的教育,更是让他们在艺术中感受自我、理解世界的教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