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志愿补偿机制对乡村儿童健康赋能的影响”,2025年7月10日下午,“医脉乡传·微光童行”志愿团队走进南京市禄口街道高伏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童心向阳,健康启航”的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志愿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儿童心理发展核心要素,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与体验,为社区儿童送去了知识、欢乐与成长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探索服务效能。数字炸弹:欢乐中悄悄成长1-100 的数字范围里,一场紧张又欢乐的 “数字炸弹” 游戏正在进行!孩子们轮流猜数,在志愿者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中,不仅数字认知能力 up up,还 get 了 “找中间数” 的小技巧,逻辑思维悄悄萌芽~更棒的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遵守规则,输了大方接受 “惩罚”,还在互相鼓励中拉近距离。“和小明一起猜数最开心”“下次还要组队”,欢声笑语就是最好的证明~
画出心中的自己:画笔里的小秘密“我画了带刺的仙人掌,想和它一样坚强!”“我画了小狗,因为它是最忠诚的伙伴~”孩子们用植物或动物画出心中的自己。画笔挥舞间,不仅是色彩的绽放,更是内心的表达。倾听他人分享时,孩子们发现 “原来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自信心也在勇敢开口的瞬间悄悄增强~健健康康智能体:学会解决小矛盾“朋友不理你怎么办?” 面对这个难题,孩子们在模拟场景对话中展开热烈讨论。从 “偷偷哭”“不跟他玩了”,到慢慢明白 “问原因”“找老师帮忙” 也是好办法~小男孩扮演 “不理人的朋友”,另一个孩子试着问:“你今天是不是不开心呀?我可以听你说哦。” 简单的对话,让孩子们懂得了沟通的力量~
“情绪解码”:认识与管理情绪的钥匙通过观看并解析《头脑特工队》片段,抽象的“情绪”变得生动可感。孩子们认识到“乐乐”、“忧忧”、“怒怒”等情绪小精灵的存在,理解了“不开心是正常的”。结合“画情绪小怪兽”的实践,孩子们学会了识别“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等基本情绪,并初步接纳“每种情绪都有意义”。生动的PPT表情包则成为了实用的“情绪字典”,帮助孩子们更清晰地识别和命名自身感受。一位小男孩的进步令人欣喜:从生气时只会哭闹,到能指着“生气”表情包说“我现在有点像它”,并愿意尝试“停下来,等不生气了再试试”。这种情绪认知与表达的进步,是心理健康赋能的重要基础。
本次高伏社区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活动,是“医脉乡传·微光童行”团队探索“志愿补偿机制”赋能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玩中学”的模式,巧妙地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趣味互动,有效促进了儿童在认知发展、情感表达、社交技能及情绪管理等多维度的能力提升。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规则、在绘画中认识自我、在对话中学会沟通、在观影中理解情绪——这些点滴成长,正是志愿力量注入乡村儿童健康发展的具体成效。“医脉乡传·微光童行”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化“志愿补偿机制”研究,积极联动家庭、学校与社会力量,用持续的爱心与专业的服务,守护乡村儿童的阳光心灵,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一束“微光”都能汇聚成照亮未来的力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笪雨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