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珠海科技学院“南韵颂新”实践团创新赋能南宋古村,科技助力非遗传承破圈传播

发布时间:2025-07-18 17: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吕晨旭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7月上旬,珠海科技学院"南韵颂新"实践团以"深挖南宋遗韵,激活红色基因"为主题,深入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开展为期7天的“智芯汇聚多彩色,南门故事总关情”的多维实践活动。通过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等创新手段,团队形成"双线推广+智慧服务"文化传承模式,助力南门村南宋文化的推广,获南门村村民及村委的高度认可。  

调研聚力:研讨共定传播方向

活动开始,实践团便前往南门村展开实地调研。成员们深入村落街巷,走访菉猗堂、赵氏宗祠等南宋遗址,细致考察村落的历史脉络与文化肌理;同时,与当地居民亲切交谈,倾听他们口中关于南门村的故事、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以及对家乡发展的期待。

图为团队成员在进行实地调研

在此基础上,团队与南门村村委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度探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南门村在南宋文化、非遗传承、红色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提及当前在文化传播现状中,南门村所面临的知名度不高、推广形式单一等问题。结合村委提出的 “依托周边资源扩大南门村南宋文化影响力” 的核心需求,团队成员展开激烈的讨论,围绕如何串联南门村自身文化元素与周边文旅资源展开热烈讨论,最终敲定两条创新传播路径,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讨论如何开展实践工作

文化寻踪:两条创新路径打通传播壁垒

在讨论完如何创新开展活动的具体方案后,结合村委的建议,实践团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文化寻踪以及调研工作,通过深入走访南门村,了解古建筑,进行访谈等多维度活动,逐渐探究出两条路径来打破现有的“困境”

1.荔枝为媒,串联文旅动线

团队以接霞庄荔枝园为起点,通过在其周边金台寺、御温泉等等客流量大的场所,在高峰时段向多名游客免费派发鲜荔。通过"品荔枝·听宋韵"场景化传播,将南门村南宋遗址、赵氏祭礼非遗项目与采摘体验深度绑定,带动35%游客现场扫码关注文旅路线,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舌尖引流"。

▲图为实践团制作的AI智能体生成具体的爆款文案的效果图

2.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服务体系

AI智能体: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 AI智能体为多家商户生成爆款宣传文案20多篇,助力本地特产进一步曝光 。

NFC数字导览:团队利用NFC(远程通信技术)开发植入村史、非遗、地图信息的单片机卡片,游客手机轻触即可获取全维度信息,操作效率较扫码提升60%;

▲图为团队自制的NFC样品的效果图

成果落地:会议共议长效传承机制

在7月上旬,活动进行的尾声,实践团和村委在实践总结会上进行交流与讨论,实践团在交流会上向村委展示具体的实践成果,形成了以下的实践成果和共识。

1.双线文旅路线

荔香宋韵线:金台寺→接霞庄荔枝采摘→菉猗堂非遗体验

红旅研学线:抗日联络点旧址→罗建才事迹展→赵氏宗祠红色课堂

2.《AI+非遗智慧服务方案》

含NFC导览系统初步搭建、商户文案AI生成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推广和应用 ,团队基于现有情况,计划设计三色文化教育包:联合南门小学开发校本课程,覆盖粤剧、蚝壳墙技艺、红色故事等模块

3.制作了《智芯汇聚多彩色,南门故事总关情》的宣传片,并设计了南门村专属的“南门小宋”的文化IP形象

▲图为团队设计的“南门小宋”的文化IP形象

经过实践团连日的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结合规划的路线方案以及当地的周边资源制作了南门村南宋文化和非遗传承的的宣传视频。在交流座谈会上,村相关工作人员高度评价:"青年用科技让祠堂的箭痕、墙上的蚝壳开口说话,这是文化传承的破题之钥!"在未来百千万工程推进的进程中,双方将在未来考虑进一步共建数字化文化传播中心,持续优化研学路线运营,达到校村共建的乡村非遗文化以进校园的方式进行更好的文化保育工作。

图为实践团与南门村村委进行交流和成果汇报

当金台寺的荔枝染上霞光,当手机轻触NFC卡片唤醒八百年前的忠勇故事,"南韵颂新"实践团以青年智慧架起古今对话之桥。这场始于宋韵寻踪的实践,终在南门村凝聚成可持续的传承星火——历史不再尘封于宗祠梁柱之间,而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响中,奔向更辽阔的天地!


撰文 | 庄凤雨 王语同

图片 | 魏儒臻 熊文杰

审核 | 李卓伦 杨晓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晨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