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炭π队进社区•实践行动谱显初心
大学生云报7月18(通讯员:马江涛、罗朝琨、张贵富、赵宇博、徐富杰),2025毕节的夏日,暑气蒸腾。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黔炭π•智矿探索队”带着“π”所蕴含的无限可能与热忱,走进西湖社区党群服务区,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核心开展实践活动。从清扫垃圾到走访老人,从科普育儿知识到防溺水巡查,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社区温度,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让“无限”的服务热情在实践中绽放光芒。
图一实践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合照
“两清两改”焕新颜,青春力量擦亮社区底色
上午的阳光洒向社区,队员们便已集合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大家分组行动,重点清理墙角的杂草、路边的烟头纸屑,还有绿化带里的白色垃圾!”队长的话音刚落,队员们便迅速散开,投入到劳动中。有的弯腰捡拾草丛中的塑料袋,有的用铁锹铲除路面的淤泥,有的则负责将垃圾分类装入垃圾袋。汗水浸湿了衣衫,手上磨出了红痕,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图二实践队社区清扫
除了清扫可见的垃圾,队员们还针对社区内的小广告展开了专项清理,他们用喷水壶将广告纸浸湿,再用铲子小心翼翼地铲除,生怕刮伤墙面。清理小广告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很多非法小广告背后可能藏着骗局。
在清扫过程中“实践队”发现西湖社区居民区,居民们热火朝天地修建污水处理池,队员们加入其中与居民一起感受劳动的本质。
图三实践队员参与劳动
此次“两清两改”行动,不仅改善了社区的人居环境,更带动了部分居民主动参与到环境维护中,队员们感受到了付出的意义——青春力量的带动,能让“无限”的美好在社区传递。
走访慰问暖人心,用倾听连接代际温情
“π”的无限,也体现在对社区老人“无止境”的关怀里,探索队与西湖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访了社区内的留守老人,用陪伴与倾听,为老人们送去温暖。
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不少老人存在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资,更多的是陪伴。”队员王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他们讲的故事里藏着社区的历史,他们的需求里装着生活的不易,能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觉特别有意义。”此次走访,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关怀,也让队员们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青春的无限可能,正体现在对他人需求的回应中。
图四实践队员与社区工作人员走访社区老人
育儿科普进社区,守护幼苗无限未来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区的未来,探索队深知科学育儿对婴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将“π”的无限关爱倾注于育儿科普中,队员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访住户,每当遇见有婴幼儿的家庭,便主动递上《婴幼儿健康成长发育期指南》宣传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不同月龄宝宝的喂养要点、发育特征和常见问题应对方法。从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到早教互动的小技巧,从睡眠习惯的培养到常见病的预防,队员们耐心解答家长们的每一个疑问,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家长们听得懂、用得上的“育儿金钥匙”。宣传册承载着的是责任,一句句叮嘱饱含着真诚,实践队用细致的服务为社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学呵护下绽放无限可能。
图五实践队员宣传发放婴幼儿宣传手册
防溺守护不打烊,筑牢孩童安全防线
夏日高温持续,社区旁的西湖河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天然游乐场”,却也潜藏着致命的溺水风险。探索队迅速行动,将“π”的无限细心化为防溺守护的坚实力量。实践队和社区工作人员沿着河岸巡逻,对在河边嬉戏的孩子及时劝阻,用真实案例讲解野外水域的隐蔽危险;向家长发放防溺水宣传单,提醒做好孩子的监护工作;用青春力量织密安全防护网。一句句恳切的提醒,一次次耐心的劝导,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安全防线,用行动筑牢生命屏障,让防溺守护“不打烊”。
图六实践队和社区工作人员沿河岸巡逻
太阳烈日下,队员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从洁净的街巷到老人眼角的笑意,从家长手中的育儿手册到河畔安稳的嬉戏声,“黔炭π•智矿探索队”用行动让“π”的无限意义落地生根,这场实践里,青春与社区碰撞出温暖火花,也让大家懂得:担当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藏在行动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江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