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经法学院电子商务学院“e路共富山海情“团队赴衢州郭塘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8 17: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褚思晴   阅读 53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 (通讯员 褚思晴)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经法学院/电子商务学院“e 路共富山海情” 实践团队,在衢州郭塘村开展了一场为期五天的乡村实践活动。活动从 7 月 9日持续至 7 月 15日,团队成员深入郭塘村及周边区域,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治理模式等内容展开全方位探访与调研,用实际行动践行 “山海协作、共促富裕” 的理念。


活动首日,实践团队率先走进田间地头与生产一线。他们先来到甲鱼养殖区域,在完成投喂工作后,重点考察荷鳖共养池塘,在技术人员的细致讲解下,详细记录每亩田鳖投放密度,深入剖析这种 “一水双收” 生态养殖模式的运作逻辑与效益优势。随后转场丝瓜种植基地,系统了解种植规模布局,同时深挖丝瓜全产业链价值 —— 从果实的食用与药用功效,到丝瓜络在日用品、工艺品等领域的多元应用。紧接着,团队走进丝瓜络加工厂,全程观摩原料分拣、晾晒、成型的完整加工流程,详细询问产品品类开发与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布局。当日,他们还考察了罗氏沼虾养殖池的生态环境与养殖技术规范,并前往国进榨油厂,探寻山茶籽古法榨油工艺的历史传承,近距离了解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结合的实践路径。

▲图为队员喂甲鱼  

▲图为队员参观丝瓜种植基地

▲图为队员在国进榨油厂门口合影留念

实践期间,团队注重 “调研 + 赋能” 双轨并行。一方面,他们与村委成员展开深度座谈,全面梳理郭塘村在产业培育、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举措与创新思路,清晰勾勒村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针对农村电商发展痛点,团队专门组织直播培训会,村民们踊跃参与,通过实操教学与案例分享,帮助村民快速掌握线上销售基础技能,为当地特色产品打通 “出村进城” 的数字通道奠定基础。午后,团队还走访了月季培养基地与葡萄种植园,细致了解特色花卉与果蔬的品种特性、培育技术及市场前景,为后续产业融合建议收集第一手资料。

▲图为从左到右为张荣书记和驻村干部俞冬青

▲图为村民询问队员直播相关问题

▲图为队员在直播培训后合影留念

▲图为队员与月季工坊工人合影留念 为精准把握村民需求,团队分阶段开展问卷调查工作,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核心议题,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形成扎实的民意参考数据,为村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基层视角。

▲图为队员询问村民问卷相关问题 结合广告专业优势,团队在丝瓜络加工厂策划了一场专场直播活动。镜头下,从丝瓜络原料到清洁刷、鞋垫等成品的转化过程直观呈现,主播生动讲解产品天然环保的特性与实用价值,有效带动线上订单增长,让传统农产品借助数字平台焕发新活力。

▲图为队员回答直播弹幕上的问题

▲图为队员在直播间合影留念

活动尾声,团队持续深化实践成效。他们补充收集问卷样本,确保调研数据的代表性与科学性;随后走进达塘村党建馆,通过学习其发展历程中的先进经验,为郭塘村产业升级与乡村治理提供借鉴思路。当日,团队还携手村书记开启专场直播,村书记化身 “推介官”,向网友全面介绍村内产业布局、生态优势及未来发展规划,直播间互动热烈,有效提升了郭塘村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为后续吸引投资、拓展市场埋下伏笔。

▲图为队员向村民收集问卷样本 实践队有幸采访到了全国劳模陈重良书记。陈书记分享了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从产业发展到文化传承,从生态保护到人才培养,他的每一句话都让队员们深受启发。这次访谈不仅为实践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图为队员与全国劳模陈重良书记的合影

此次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e 路共富山海情” 实践团队以专业所长对接乡村需求,既深入调研了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也通过直播赋能、经验借鉴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生动诠释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

▲图为队员在老郭舍门口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褚思晴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