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拓生花·漆扇传情——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漆水法缘志愿团面向中小学生介绍非遗生产性保护技艺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求日益增长。为回应这份期待,高校志愿者们精心策划“守望家园 银龄童行”非遗主题实践活动,于2025年7月7日至7月11日在“晨果园·学生之家”(晨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面向中小学生介绍水拓技术与漆艺制作。
本次活动聚焦两项承载千年智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拓丝巾与漆扇。水拓技艺如流动的诗画,于2014年荣登国家非遗名录;漆艺则更早,2006年即入选首批国家非遗。二者同属“生产性保护”瑰宝,其绚烂纹饰下,是世代匠人守护的指尖传奇与民族精魂。本次活动由晨风社区提供系统化体验平台,在成员们的带领下,学生们亲手触碰丝巾在水波间的曼妙成形、感受大漆在扇骨上的温润流转,深刻体悟中华美学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匠作之道。
活动现场1
活动正式开始时,成员们以“漆扇流转千年的东方韵致”“水拓丝巾晕染出的梦幻绮景”系列图文故事为题材,为学生讲述漆艺从新石器时代萌芽,历经千年沉淀的华美蜕变,以及水拓画沿丝绸之路传播的传奇历程,生动展现两项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随后,成员们播放精心制作的视频,镜头聚焦漆艺匠人手持漆刷层层髹漆的专注,定格水拓画艺人在水面勾勒彩墨的灵动,穿插古代匠人潜心创作的动画场景,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感悟“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领会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深远意义。
视频播放完毕后,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漆扇和水拓丝巾的基本制作原理、工具材料和艺术魅力,让学生们对其制作流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激发他们制作的热情。
活动现场2
在准备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学生们进入巧手体验环节,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学生被分成两组分别体验制作漆扇和水拓丝巾。通过亲身体验两项代表性非遗技艺,社区学生直观地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民族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种子,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完成作品晾晒后,成员们组织开展“非遗小工坊”展示会,学生们展示自己做的水拓丝巾、手持漆扇,分组讲述创作灵感与工艺运用。邀请学生分享制作中反复调整图案、耐心等待漆干的经历,引导感悟“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作精神。
活动现场3
活动结束以后,团队成员再次强调传承非遗手工艺与匠作精神传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并为他们颁发“小小非遗传承人”的证书。与此同时,团队对活动结束后的收尾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配,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后续工作有序推进,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活动旨在实现多重美好愿景:首先就是通过亲手制作非遗手工艺品,将传统智慧转化为生动课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浸润童心,点亮课余生活。其次搭建学生与青年志愿者互动桥梁。在协作创作中,稚嫩小手与稳健大手紧密配合,有效促进代际深度理解,编织社区互助温情网络。团队成员在此过程中践行“返家乡”使命,贡献青年力量,响应了社会对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
活动现场4
当水之柔韧邂逅漆之坚毅,当古老技艺融入童真创造,代际的温暖在此刻交汇。此次在晨风社区开展的活动以非遗为媒,不仅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更在互动协作中培育社区归属的绿荫。本次活动让大家携手见证了传统在新生代手中焕发永恒光彩的场景,学生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共同感悟匠人“以手抵心、以技载道”的精神内核,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思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