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管琪 徐盈)
走进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探寻绿色发展之路-“Min”能社会实践团
为深入了解淄博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溯源及双碳工作等方面的创新实践,7月18日化学化工学院“Min”能社会实践团前往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参加座谈会。通过与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等部门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了解了淄博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及双碳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图为“Min”能社会实践团赴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合照。常美雪 供图
座谈会上,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首先介绍了全市环境监测体系的构建情况。淄博市共设有7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覆盖临淄、张店、高新区等区县,这些站点数据是衡量全市空气质量的核心指标。此外,全市镇办一级已实现环境空气监测布点全覆盖,结合1000余个企业排污在线监测站点,形成了“区域-企业”联动的污染溯源体系。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监测平台的操作,通过实时数据可快速分析污染成因,精准识别本地排放与外部传输的影响。
图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展示环境监测体系。闫梓轩 摄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市主要河流断面及太河水库、大芦湖等饮用水源地的数据已实现统一汇聚,29项理化指标及生物毒性监测为水质安全保驾护航。“大家通过大数据分析,每小时甚至每分钟更新监测数据,形成了从数据异常识别到执法处置的闭环流程。”工作人员介绍道。
图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讲解环境监测体系。闫梓轩 摄
针对淄博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之路,实践团成员尤为关注。相关负责人表示,淄博通过推动企业治理提标、实现超低排放,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浓度;同时加强常态化监管与突发情况处置,多策并举推动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优良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图为气候科工作人员讲解碳交易。王绪军 摄
座谈会下半场,应对气候变化科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了碳交易机制。作为山东省首个成立应对气候变化科的城市,淄博正积极推动八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鼓励企业节能减排——高效企业可将盈余配额出售获利,低效企业则需购买配额弥补缺口,以市场化手段倒逼绿色转型。
此次座谈会让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实现了精准对接。“从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到碳市场的运作逻辑,大家看到了科技与制度在生态治理中的双重力量。”团队负责人说道。此次座谈会有助于激励青年学子以专业所长投身生态保护事业,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