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锌”火筑梦科普队:用爱点亮乡村留守青少年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8 22: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雨萱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X月X日讯(通讯员 吴雨萱)七月的衡南县近尾洲镇,暑气渐浓,而蒸市初级中学的校园里却洋溢着别样的温暖。7月6日至15日,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锌”火筑梦科普队的17名志愿者,在这里开展了为期10天的“锌”火希望计划暑期实践活动,以“定制化关怀+多元化赋能”的双路径,为54名乡村留守青少年送上了一份充满爱与希望的成长礼物。

家访入户:用脚步丈量每一份需求 

“孩子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性格有点内向,多亏你们天天来跟他聊天,现在愿意主动说话了!”在近尾洲镇的一户农家,留守学生小宇(化名)的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眼里满是感激。 为精准掌握每名学生的成长现状,团队为两个班级各配备正副班主任,开展每日家访。志愿者们顶着烈日走遍村镇角落,敲开一扇扇家门,与祖辈监护人促膝长谈,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状态和家庭困境。10天里,累计完成家访42次,建立起包含学业进度、心理波动、兴趣特长的“成长档案”。

▲图为家访过程实拍

课堂内外:让成长充满多元色彩 

“原来塑料也能变成艺术品!”在“撷叶成画·守绿同行”环保手作课上,学生小婷(化名)用废旧泡沫网和树叶拼贴出一只小鹿,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是团队为丰富学生生活设计的特色课程之一。 针对乡村学生课后活动匮乏的问题,团队打造了“课堂+活动”的立体成长体系:课堂上,除了趣味化学实验课,还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素质课程,用歌曲讲解物候规律,在飞盘训练中融入团队协作教育;课余时,“我是小小广播员”让学生用村广播传递环保知识,“趣味运动会”上的飞盘涂鸦环节释放孩子们的创意,“逐梦科学旅”文艺汇演中,学生们自编自演的环保情景剧赢得满堂喝彩。 初三学生小辉(化名)曾因成绩下滑自卑寡言,在“科技赋能,青言绿语”环保辩论赛中,他作为反方辩手侃侃而谈,最终带领团队获胜。“志愿者老师告诉我,‘敢于表达就是胜利’,现在我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了!”小辉(化名)的转变让班主任倍感欣慰。

▲图为“环保小卫士”科普环保情景剧表演

家校社联动:织密关爱“一张网”

“以前总觉得孩子学习不好就是不用功,听了志愿者讲的‘科学教育方法’,才知道要多鼓励他。”在“科普下乡行”活动中,村民李大叔拿着环保手册,认真记下“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小贴士。 团队深知,留守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协同。志愿者们走进乡村集市,通过“化学小课堂”讲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发放手册200余份;邀请30余名家长参与“脑洞实验室”游园会、开展“逐梦科学旅,‘艺’起向未来”文艺汇演,观看孩子的实验成果展示,共同完成“亲子环保任务”。

▲图为“脑洞实验室,趣玩嘉年华”游园会合影

这种“学生-家庭-村镇”的联动模式,让关爱从校园延伸到家庭,从家庭辐射至社会。 截至活动结束,54名学生中,48人表示“更愿意与人交流”,39人“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家长满意度达100%。“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们带去知识,更要种下自信、勇气和梦想的种子。”团队负责人吴雨萱说。 如今,离别的歌声虽已响起,但“锌”火筑梦科普队留下的关爱仍在延续——那些手写的成长档案、学生自制的环保手作、家校联系卡上的承诺,正化作照亮乡村青少年成长之路的点点星光,助力他们在自信与希望中奔向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雨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