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向往的生活!”站在贾平凹书屋的木质回廊上,望着满塘摇曳的荷花,长沙学院“环保创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由衷感叹。在湖南省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这样的赞叹屡见不鲜。这个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的文学沃土,早已从周立波笔下的故事里跃然而出,化身为一处让都市心灵安放、让诗意栖居成真的“文绿桃源”。
团队此行以“文绿融合新篇,共绘生态书香”为主题,深度探访清溪村的山乡巨变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清溪样本”。在这里,团队仿佛踏入桃花源,在清溪,过上了书里的生活。
图为清溪村荷景
文学入骨:21间书屋,21种人生况味
踏入清溪村,如同翻开一部立体的中国当代文学地图。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21家特色书屋,绝非千篇一律的“景点”。它们各具风骨,等待知音:
周立波故居书屋里,泛黄的手稿、磨损的毛笔、倚墙的旧蓑衣与木犁,都无声诉说着“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的赤诚。这里没有浮华,只有与土地血脉相连的质朴,是读懂《山乡巨变》灵魂的起点。
周立波故居内景
走进在贾平凹书屋,浓郁的黄土气息扑面而来。木桌承载思想重量,纸页间仿佛飘散着油墨与西北风沙交融的独特气息。静坐片刻,便能触摸到《秦腔》的苍凉、《自在独行》的哲思。
来到刘慈欣清溪书屋,体验星辰大海与田园牧歌的奇妙碰撞。在这里,仰望星空,翻阅《三体》,思考科技与人文在乡土未来的无限可能。
21家清溪书屋,或聚焦经典,或展现地域风情,每一间都是通往不同精神世界的大门。漫步其间,嗅闻书香,一起寻找精神的共鸣。
图为21家清溪书屋内景(部分)
这些书屋不仅是“打卡点”,更是沉浸式体验文学魅力的精神驿站。清溪文旅集团负责人褚悦介绍:“它们构成了清溪独一无二的文学地标群,吸引着天南地北的爱书人、创作者前来寻访、驻留、汲取灵感。”
绿韵流淌:从矿坑废墟到山水画卷
图为清溪村荷塘
难以想象,眼前这方水清树绿、荷风送爽的净土,曾因上世纪80年代的挖金热沦为“黄泥沟”——山体裸露,河水浑浊,鱼虾绝迹。
“以前矿灰满天,水都不敢喝。现在好了,水清了,树绿了!”村民王大爷的笑容里满是自豪。生态修复的奇迹清晰可见:曾经的矿坑化身碧波荡漾的荷塘,修复的山体重披绿装,清澈的溪流重新吟唱。凉亭下,清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满目葱茏的“夏山如碧”,正是邓春生爷爷门前生动的日常。漫步村中,废弃矿山重生的印记与盎然绿意交织,构成了一幅生态涅槃的壮美画卷。
活力清溪:在书香与烟火中沉醉
清溪的魅力,远不止于静心阅读。
在这里,体验:“声”临其境: 在湖南省首个大型智慧乡村剧院——清溪剧院,体验一场视听盛宴。周末讲堂场场爆满,无论是《行走的声音,共寻中国音乐之美》中学习“头腔共鸣”唱响“青藏高原”,还是吟唱古诗词的雅集,都能让你在声音的魔法里沉醉。此外,草原音乐节、酒馆音乐会……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图为湖南省首个大型智慧乡村剧院——清溪剧院
图为“环保创客”实践团开展“低碳环保”读书会后合影留念
“宿”说文学: 入住“文气古典”的民宿,“下屋上舍”的书香仿佛触手可及。枕着文学入眠,伴着鸟鸣晨读,是都市难觅的奢侈。
图为儿童文学清溪书屋亲子阅读
“创”意无限: 在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感受文学珍藏的魅力;参与文学采风、直播读书会,或在文创市集邂逅一件以周立波元素或环保理念设计的独特伴手礼。
图为图书珍藏馆部分图
“味”觉乡愁: 以“农”为基的清溪,地道的农家菜食材新鲜,滋味醇厚。荷塘边、凉亭下,品尝一顿带着泥土芬芳的午餐,是味蕾的回归。
图为清溪美食
“通过以‘农、文、旅、体’深度融合,让游客有得看、有得听、有得住、有得玩,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文化饭’。”文旅集团的介绍道出了清溪活力之源。文学讲座、读书分享、艺术创作在此源源不断,为村庄注入持久动力。
图为清溪村荷花美景
山乡新变,邀您共书
从《山乡巨变》的文学沃土,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高地,清溪村用“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产业赋能”的生动实践,完成了从矿坑废墟到“文绿景区”的华丽蝶变。周立波先生“把清溪乡打扮成美丽花园”的愿景,如今已成现实。
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浸润着书香。无论是文学朝圣者、生态寻访者,还是渴望短暂逃离喧嚣、找寻内心宁静的都市人,清溪村都为你敞开怀抱。和”环保创客“一样,来清溪,住进书里,过一天向往的生活,亲身书写属于你的“山乡巨变”新篇章。
图为“环保创客”实践团成员在清溪荷塘前打卡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贺喜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