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淤护河·化淤为肥”实践队的6名学子,头顶烈日,脚踏泥泞,奔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河及肥城市龙门水库沿岸,并开展以“黄河流域生态与教育协同实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聚焦河道淤积问题,运用科学的淤泥固化处理与微生物定向发酵技术,在实验室中将采集的河畔淤泥转化为安全有效的有机肥料,并计划投入农田验证,旨在探索一条“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新路。
然而,实践队的脚步并未止于实验室。为了响应国家“教育强国”号召,实践队面向青少年开展了生动的科普课堂。队员们运用通俗的语言、直观的样本展示和趣味实验,将黄河现状、淤泥“变身”及资源循环的理念,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这群青年学子用科学方法守护绿水青山,更用爱与知识浇灌未来希望,在母亲河畔书写了一份融合创新实践与教育担当的青春答卷。(通讯员 张静茹 崔琳青)
▲图为肥城市龙门口水库工作人员填写关于汶河水质的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队员取龙门村庄水样以供后期水质检测。
▲图为实践成员走访岱岳区金庄村一位七十多岁的村民。
▲图为村民饱含感情地讲解这几十年来汶河水污染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向龙门村的居民了解水质污染对其生活的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在金庄村河漫滩岸边实地采集淤泥样品。
▲图为实践队成员将淤泥装入保温袋中运输避免微生物失活。
▲图为实践队成员取样结束后在汶河河滩边合影。
躬身实践,化淤为肥,探索绿色循环新路;倾情科普,润泽童心,播撒生态保护火种。曲阜师大学子们的“三下乡”之旅,是一次科技与情怀的双向奔赴,生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融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民生的青春风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充满活力的青年智慧和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静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