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新兴领域群体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帮扶,2025年7月7日起,巢湖学院“我是小小实验郎”志愿服务团队作为“七彩假期”国家级专项服务团队,赴宿州市埇桥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童心守护筑暖巢 调研走访听心声
7月7日,实践团队走进宿州市埇桥区三八街道港利社区,开展“童心守护”留守儿童专题调研。队员们采取“问卷+家访”双轨模式,重点围绕心理健康、学业辅导、家庭监护等8个核心维度展开深度调研。在走访过程中,团队创新设计“心愿邮筒”互动环节,通过让孩子们投递“心愿明信片”,收集到学习用品、亲情陪伴等各类微心愿63个,为“一对一”结对帮扶建立了精准需求清单。
微观世界探奥秘 多彩自然启新知
7月8日,服务团队在港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微观生态·多彩自然”科普实践活动。
在“微观世界”生态瓶制作中,队员们通过生动形象的PPT演示讲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利用多肉植物、营养土、装饰石子等材料,亲手构建属于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志愿者们以“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每一层材料在生态循环中的作用。
“色彩魔法”花朵实验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队员们以白色玫瑰为实验对象,通过添加不同食用色素,让孩子们直观观察到植物体内“毛细现象”的水分运输过程。当孩子们看到自己调配的彩色溶液在花瓣上渐渐晕染绽放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声。
阳光启幕情盈巷 星火传薪志满桥
7月9日,埇桥区七彩阳光公益学堂启动仪式暨高校志愿者培训会在宿州市隆重举行。来自各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志愿服务能力提升的专题活动。
共青团宿州市埇桥区委员会张宝峰副书记出席活动并作动员讲话,他强调青年志愿者要“以专业服务社会,用爱心温暖他人”。区委社工部夏颖主任系统介绍了埇桥区青年工作发展现状及志愿服务规划蓝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李凯则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为志愿者们开展了生动实用的服务技能培训。
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前往宿州市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后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奠定了文化基础。
粘土塑就细胞梦 巧手传递科学情
7月10日,服务团队在港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奇妙的细胞世界"科普实践活动。队员们借助生动形象的3D细胞模型和动画视频,向孩子们详细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讲解了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8种主要细胞器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在“细胞工坊”手工环节,志愿者们准备了五色超轻粘土和细胞结构示意图。孩子们在队员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红色粘土塑造圆球状的细胞核,绿色粘土制作双膜结构的叶绿体,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立体模型。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创意细胞”陆续诞生,孩子们兴奋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解码生命密码 启迪科学梦想
7月11日,服务团队在港利社区开展“奇妙的DNA”科普实验。志愿者们首先演示了香蕉DNA提取的全过程:将香蕉泥与洗涤剂、食盐混合后,缓缓倒入冰酒精。当孩子们看到试管中出现白色絮状DNA时,纷纷发出“哇”的惊叹。“这些白色丝状物就是生命的密码!”志愿者趁机用双螺旋模型讲解DNA结构。在动手环节,每个孩子都成功提取出香蕉DNA,在惊叹科学神奇的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生物学知识。
科学实验趣味多 垃圾分类我先行
7月12日,服务团队在实践站开展“科学小达人”主题活动。队员们通过讲解“气球静电实验”和“彩虹牛奶”等趣味实验,点燃孩子们的科学热情。随后开展垃圾分类大比拼:孩子们分成4组,用迷你垃圾桶模型和垃圾卡片进行限时分类竞赛。“电池是有害垃圾!”小朋友们争相抢答。最后,所有参与的小朋友都获得了闪亮的“环保小卫士”勋章。
校社联动谋发展 共话成长新篇章
7月13日,服务团队与港利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座谈会。团队基于前期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社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学业辅导等方面的需求。社区团支部书记陈子璇详细介绍了现有的“四点半课堂”“周末陪伴”等帮扶项目。经过深入交流,双方达成“校社联动”合作意向,将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通过每月科普活动、“1+1”线上课业辅导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持续关爱。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留守儿童在情感关爱和科学启蒙方面的迫切需求。队员们表示,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校社联动”机制开展常态化帮扶,同时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关爱行列,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让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用爱与知识照亮他们的未来之路。
(文/曹翔宇 图/朱雨乐、王煦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