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5周年,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讲好抗美援朝故事,2025年7月13日,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赴天长市"格物砺文"文化实践团队登门拜访89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宣矿,聆听烽火岁月里的英雄故事,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
血书请战,铁血丹心
1952年冬,19岁的宣矿响应号召报名参军,与战友们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请战。1953年5月,他随68军204师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在艰苦的行军途中,他的左腿被弹片击中,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用衣襟简单包扎后继续前进。
回忆起金城战役,老人声音微颤:"七天七夜,炮火连天,大小山头变成了火山,树木都烧成焦炭,老班长的耳朵愣是被炮弹声震聋了,战壕里到处都是战友的遗体,分不清谁是谁……"听到这些,现场陷入一片沉默,队员们神情凝重,专注倾听这位亲历者的讲述。
战地淬炼,信仰如磐
在朝鲜的三年里,宣矿不仅是战士,还是战友们的文化教员。他利用树枝在地上教战友写字,帮助不识字的战士写家书。1955年10月,他在坑道中宣誓入党,牢记"党员就要在最险的地方站排头",多次冲锋在前,荣获营连嘉奖。
归乡建设,初心不改
1958年复员后,宣矿扎根家乡,担任万寿乡武装部长。他带领村民开垦荒地,使油菜亩产翻番;1976年,他连夜步行到公社借粮三万斤,解决村民燃眉之急。担任武装部长的那段日子,宣矿的挎包里总装着一本民情日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困难。正是这样的认真负责,使得他在地方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多个岗位,虽然饱受风霜,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谋福利。
薪火相传,青年接力
面对工大学子,宣矿殷切嘱托:"我们那时候条件差,当年很多人都是文盲。你们现在有条件了,国家大力培养你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要把技术用在正道上。"他抚摸着胸前的勋章,郑重看向学生们。
临别时,89岁与20岁的手紧紧相握,红色信仰在此刻完成跨越七十年的传承。亲历者的回忆,是最珍贵的历史档案。这位老兵用最朴素的叙述,还原了金城战役的惨烈一角,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他的故事,是对那段保家卫国历史的有力见证,也时刻提醒着当代人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荣天意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