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曹跃炫、单懿格)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近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育展红图”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徐州市鼓楼区拾屯街道及睢宁县双沟镇启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以专业技术助力当地中药红花产业发展。
踏田调研,摸清产业“家底”
实践团成员跟随农户深入红花种植基地,实地学习种植管理技术,细致观察种苗生长状态。他们运用专业设备精准采集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种植密度等环境数据,全面掌握基地种植基础条件。同时,团队走进生产车间,全程观摩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生产线,系统学习有效成分计量与提取工艺,为后续技术优化积累第一手资料。
(图为团队成员在田间实地调研)
入户问需,破解种植“难题”
调研发现,当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虽带动农户增收,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双循环,但面临红花收成逐年下降、经济效益偏低等困境。实践团迅速采集土壤与种苗样品带回实验室,借助“谱—效”技术筛选出适配本地土质的优良种苗,并在试验田试种,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切实为农户排忧解难。
(图为团队成员入户访谈)
课堂传技,播撒科学“种子”
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实践团在宣讲会上直击红花种植痛点,育苗周期长、成活率低,生产环节损耗大,部分地块土壤酸化。团队通过实验数据对比传统与科学育苗的差异,针对性提出快速育苗法与土质改善方案。互动环节中,志愿者用通俗语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土窍门”,让农户轻松掌握增收“妙招”。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红花宣讲)
田间共建,筑牢发展“根基”
围绕红花种植与生产,师生与农户开启“车间+田埂”双线教学。志愿者现场演示数字化育苗管理、基质配比等技术,帮助农户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此次深度合作促成徐州医科大学与合作社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长期技术帮扶与资源整合,推动中药种植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合作社大合照)
从实验室的精准分析到田间地头的手把手指导,徐州医科大学“育展红图”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赋能振兴,让“科技因子”融入红花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单懿格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