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龙岩学院实践队“红领巾小学堂六队”前往龙岩市新罗区中城街道双路亭社区进行支教公益服务,第一周支教活动已顺利结束。
本次课程设置结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趣味数学”、“编程启蒙”,“非遗手工”、“科学探索”等多元课程。课堂中支教老师以自身专业优势为学生答疑解惑,向学生传播非遗文化。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又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数学游戏与绘画,趣味数学乐开怀
在趣味数学课上,“数字炸弹”游戏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围坐一起,老师随机指定“炸弹”数字,依次报数,报到该数字的孩子需迅速回答问题,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随后,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开展简单几何绘画活动。老师介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展示组合画面的方法。孩子们拿起彩笔,认真描绘,画出可爱动物、美丽风景等。本节课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与审美能力,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图为支教老师在上“趣味数学”课程
图为学生展示”组合图形画画“作品
二、趣味编程启蒙,启迪智慧新程
编程是一种高度逻辑化的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枯燥无味,但编程启蒙却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编程趣味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软件工程专业的两位支教老师为学生带来《趣味编程启蒙课》让人眼前一亮。课上,两人配合默契,从趣味数学题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进而讲解编程中循环的定义与应用。为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他们引入“太空垃圾清理者”等编程游戏,示范后鼓励学生上台尝试。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举手发言,课堂反馈热烈。这堂课不仅传授了编程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科技的种子。
图为支教老师在上”趣味编程“课
图为”趣味编程“课上学生与老师互动
三、非遗手工承古韵,文化传承情意深
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由此,“非遗手工剪纸”和“土楼黏土制作”应运而生。在剪纸课上,孩子们手持剪刀,在红纸上剪刻出精美的图案;在土楼黏土制作课上,支教老师系统介绍了福建土楼的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引导孩子们认识本土文化遗产。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四人一组,在两位老师的分组指导下,将黏土转化为造型别致的“土楼”模型。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学生展示剪纸作品图为学生展示土楼手工黏土作品
四、实验点亮科学梦,知识课堂探奥秘
小桔灯社工的老师为学生带来了“科学小实验”课程,他们精心准备了“浮力密码”“神秘指纹侦探”“悬浮之舞”等多个科学小实验。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水的表面张力、探究浮力的奥秘,甚至尝试提取指纹。每一个实验都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对科学世界的好奇之门。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在探索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强烈兴趣,为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图为“科学小实验”课上,学生与老师互动
图为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
回顾支教第一周的美好画卷,支教队员们表示,在接下来的实践日里,他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为社区孩子们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课程与陪伴,让“大爱龙岩”的温暖在社区课堂中持续传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思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