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至7月4日,丽水学院“云端语愈空巢梦,杭城青力焕新生”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杭州市,聚焦“‘空巢青年’运用网络用语进行心灵治愈”这一社会现象,开展了一系列调研。
▲图为小组成员出征前合照
6月19日,实践团搭建社交媒体语料库,覆盖微博、小红书、豆瓣等平台“空巢青年”话题板块,以技术抓取与人工筛选结合的方式,为后续工作筑牢根基。
为精准捕捉不同群体的特点,实践团于6月20日将“空巢青年”细分为高校群体与社会群体,并据此设计了两套针对性问卷。前者围绕网络语言在校园社交场景中的使用频率、类型及心理影响展开;后者则聚焦职场青年,探究其在释放工作压力、缓解经济负担等现实情境下使用网络语言的习惯与伴随的心理状态。
带着初步设计问卷,团队于6月21日分组走进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三所高校。成员们不仅发放问卷,更现场倾听学子们对网络用语“自我治愈”现象的看法,记录他们的亲身经历。当晚,团队依据白天的收获,筛选出三十名曾主动运用网络用语进行心理调适的学生,通过线上深度访谈,挖掘他们与网络语言之间情感联结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场景
随着调研的深入,团队发现了大学生群体对网络语言社交功能的现实需求。为此,在充分分析问卷数据与访谈结果后,实践团于6月28日在浙江工业大学周边举办了“如何合理使用网络用语促进人际交往”主题宣讲活动,并同步发放聚焦运用网络语言拓展社交圈、化解社交矛盾等核心关切的心理宣传手册,为大学生们提供实用指导。
调研视角随后转向社会“空巢青年”。6月30日,团队成员提前与杭州市金峰小区物业协调,在小区内张贴附有问卷链接的调研通知。随后,通过线下社区引荐与线上联络相结合的方式,对50名社会“空巢青年”展开深度访谈,探究其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来源,以及高频使用网络语言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基于调研中暴露出的问题,例如过度依赖网络用语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能力弱化等,实践团积极寻求解决方案。7月1日,团队与金峰小区社区居委会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策划组织了搭纸牌、网络用语竞猜与解压涂鸦等心理小游戏,巧妙地将趣味互动与缓解焦虑、促进人际交往相结合,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踊跃参与和积极反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杭州金蜂小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现场
本次调研不仅揭示了网络语言作为情感慰藉工具的双面性,其务实的服务举措更赢得了调研对象和合作单位的广泛认可。未来,团队将积极丰富实践形式,拓阔活动渠道,在改善当代“空巢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为推进青年心理健康工作积累地方经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曜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