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黄雅诗 吴馥妍 黄浩倬)在短视频深度渗透乡村生活的当下,如何为缺乏父母引导的留守儿童筑起数字安全与心理健康防线?7月7日至8日,广东工业大学"一屏一世界,童心共守护"百千万工程团队深入河源市紫金县留塘镇留塘小学,开展为期两天、内容丰富的支教活动,聚焦数字时代留守儿童面临的"短视频成瘾"风险,带来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护及性教育课程,助力孩子们在数字浪潮中茁壮成长。
首日:破解短视频沉迷,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支教首日以 “短视频认知与心理健康”为核心主题,志愿者们通过趣味互动帮助孩子们建立对短视频的理性认知。在“短视频知识擂台”环节,孩子们踊跃抢答平台名称、内容类型等问题,在轻松氛围中了解短视频“传播快、互动强”的特点。而“短视频音乐会”则通过识别《孤勇者》《起风了》等热门BGM,引导学生发现短视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区别。
图为孩子们认真上课。通讯员曾家优供图
心理健康教育环节直击沉迷隐患。其中,“梗王争霸” 活动通过辨析网络热词,帮助学生区分虚拟表达与现实沟通的边界。志愿者还结合“多巴胺奖赏机制” 原理,用动画演示短视频如何影响注意力,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刷短视频会影响学习”。
图为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通讯员曾家优供图 针对留塘小学留守儿童占比近七成、手机使用率高九成的现状,首日课程特别强调“时间管理三步法”:先完成作业再看视频、每天观看不超过 1 小时、用体育锻炼替代短视频娱乐。
次日:聚焦安全与性教育,强化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天课程围绕安全教育、性教育展开,采用“共性知识普及,性别差异教学”模式。上午的安全教育课上,“你能不能学我”分组竞答中,孩子们通过分析“无保护攀爬”“高空跳跃”等视频场景,掌握危险行为的辨别方法。“隐私对对碰”卡片游戏让学生在翻牌配对中牢记“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不可泄露”等安全知识。
下午的性教育课程则采用男女生分组教学。女生课堂通过 “女性汉字分类” 活动引导学生打破性别偏见,重新认识“婉”“婷”等字的积极内涵。男生课堂上,“安全小先锋”闯关活动中,孩子们接力回答“隐私部位保护”“网络信息甄别”等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
图为孩子们玩游戏。通讯员林秋婕供图
以教育为盾,为乡村童心筑起数字时代的成长防线
此次“一屏一世界,童心共守护”支教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两天的课堂教学,更在于为数字时代的乡村留守儿童点亮了三盏成长的明灯:
点亮“认知之灯”:帮助孩子们从“被动刷屏”到“主动识屏”。通过拆解短视频的成瘾机制与风险陷阱,他们学会了用理性视角看待虚拟世界的光怪陆离,理解短暂快感与长远成长的权衡,为形成健康的媒介素养打下基础。
点亮“边界之灯”:让自我保护意识扎根童心。无论是“安全三问”的危险识别法,还是“身体红绿灯”的边界认知,亦或是分性别课堂中对尊严与尊重的探讨,都在孩子们心中划下清晰的“保护圈”,让他们懂得我的身体我做主、我的安全我守护。
点亮“联结之灯”:弥合留守儿童的情感缺位。课程中对现实社交的鼓励、对家庭互动的引导,帮助孩子们减少了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图为团队成员与留塘小学的学生的合照。通讯员郑林远供图 总结而言,这场支教行动对于留塘小学的孩子来说既是一次防止短视频侵害的安全演练,更是一场唤醒自觉的成长启蒙。它没有简单否定短视频的价值,而是教会孩子们在数字洪流中站稳脚跟——既不被算法裹挟迷失方向,也不因恐惧虚拟而隔绝世界。对于缺乏父母时刻陪伴的留守儿童来说,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既能勇敢探索世界,也能坚定守护自己。而这份守护的意义,终将在无数个像留塘小学这样的乡村校园里,生长为推动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的持久力量,为乡村振兴的人才根基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养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雅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